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各国对外贸易论文--中国对外贸易论文--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--特种贸易论文

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4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9-10页
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 理论意义第10-11页
  (二) 现实意义第11页
 三、研究内容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-13页
  (一) 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四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3-14页
  (一) 创新点第13页
  (二) 不足之处第13-14页
第二章 关于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第14-23页
 一、理论基础第14-18页
  (一) 竞争优势理论第14-15页
  (二) 需求相似理论第15-16页
  (三) 引力模型第16-17页
  (四) 价值链理论第17页
  (五) 规模经济理论第17-18页
 二、研究综述第18-23页
  (一) 关于文化贸易的效应研究第18页
  (二) 关于文化贸易现状与格局研究第18-19页
  (三) 关于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第19-20页
  (四) 关于文化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第20-21页
  (五) 研究综述评价第21-23页
第三章 国际文化贸易概述第23-33页
 一、文化贸易的统计指标确定及数据来源第23-24页
 二、文化贸易的一般特点第24-27页
  (一) 文化贸易具有保护性第24-25页
  (二) 文化贸易具有垄断性第25页
  (三) 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25页
  (四) 文化贸易具有高附加值性第25-26页
  (五) 文化贸易具有“文化折扣”现象第26-27页
 三、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第27-33页
  (一) 文化贸易发展缓慢,规模小第27-28页
  (二) 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第28-29页
  (三) 文化贸易国别流向单一第29-30页
  (四) 文化贸易产品结构不均衡第30-31页
  (五) 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较好第31-33页
第四章 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分析第33-39页
 一、国际市场占有率第33-34页
 二、贸易竞争力指数第34-35页
 三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第35-37页
 四、出口增长优势指数第37-39页
第五章 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第39-53页
 一、生产要素条件第39-44页
  (一) 初级生产要素第39-40页
  (二) 高级生产要素第40-44页
 二、国内需求条件第44-46页
  (一) 需求规模较大第44页
  (二) 需求结构逐渐改善第44-46页
 三、相关与支柱性产业第46-47页
  (一) 信息技术第46页
  (二) 旅游产业第46-47页
 四、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第47-48页
  (一) 企业战略第47-48页
  (二) 同业竞争第48页
 五、政府行为第48-49页
 六、机遇第49-53页
  (一) 政治法律环境(political)第49-50页
  (二) 经济环境(Economical)第50-51页
  (三) 社会文化环境(Social)第51页
  (四) 技术环境(Technological)第51-53页
第六章 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53-58页
 一、变量的选取第53页
 二、模型的建立第53-57页
  (一) ADF平稳性检验第54-55页
  (二) 协整关系检验第55页
  (三) 建立回归模型第55-56页
  (四) 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6-57页
 三、模型结果分析第57-58页
第七章 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思考第58-62页
 一、国家层面第58-60页
  (一) 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第58页
  (二) 提高人均收入水平,增加文化消费支出第58页
  (三) 优化投入政府经费,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第58-59页
  (四)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第59页
  (五) 密切关注“文化贸易自由化”新动向第59-60页
 二、企业层面第60-62页
  (一) 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第60页
  (二) 打造文化企业产业链第60-61页
  (三) 采取“文化认同”策略,减少“文化折扣”现象第61页
  (四) 利用现代形式弘扬民族文化第61-62页
第八章 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总理形象呈现与国家形象塑造--以朱镕基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为例
下一篇:投射模的两类推广形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