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| ·我国社会管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11-14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国外社会管理研究启示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的目标、思路、主要内容与方法 | 第19-22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| 第2章 社会管理理论概述 | 第23-30页 |
| ·国外社会管理相关理论 | 第23-26页 |
| ·福利国家理论 | 第23页 |
| ·治理与善治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“第三条道路”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5页 |
| ·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国内对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| 第26-28页 |
| ·社会管理创新定义的界定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国内外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借鉴 | 第30-38页 |
| ·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 | 第30-32页 |
| ·美国:注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| 第30-31页 |
| ·欧盟: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| 第31页 |
| ·新加坡:培植共同价值观 提高社会凝聚力 | 第31-32页 |
| ·国外社会管理的经验借鉴 | 第32页 |
| ·国内部分城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及特色 | 第32-36页 |
| ·上海静安区:共治化 扁平化 精细化 网格化 | 第33-34页 |
| ·广州荔湾区:政府购买 民间运作 居民享受 | 第34-35页 |
| ·长沙开福区:社会管理社区化 社区管理社会化 | 第35-36页 |
| ·国内外社会管理模式的研究启示 | 第36-38页 |
| ·借鉴先进社会管理理念 变革干部的政绩观 | 第36页 |
| ·借鉴先进社会组织管理方法 缩短成长周期 | 第36-37页 |
| ·借鉴人性化管理方式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| 第37-38页 |
| 第4章 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 | 第38-53页 |
| ·锦江区现状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锦江区概况 | 第38-39页 |
| 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| 第40-49页 |
| ·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将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| 第40-42页 |
| ·社区治理体制改革 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| 第42-47页 |
| ·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| 第47-49页 |
| ·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总结 | 第49-53页 |
| ·社会管理创新的破题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开始 | 第50页 |
| ·社会管理创新要系统设计配套进行统筹推进 | 第50-51页 |
| ·以基层改革为源头探索基层政府层面的体制内改革 | 第51-53页 |
| 第5章 完善锦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| 第53-61页 |
| ·抓住服务民生的关键 让民众在改革创新中真正得到实惠 | 第53-56页 |
| ·建立联动机制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| 第53-54页 |
| ·多管齐下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| 第54-55页 |
| ·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| 第55-56页 |
| ·激发民众的参与意识 实现共创共享的治理目标 | 第56-57页 |
| ·建立政府机关党群部门群众联系制度 | 第56-57页 |
| ·建立群众参与动员选拔机制 | 第57页 |
| ·提高群众话语权 | 第57页 |
| ·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| 第57-61页 |
| ·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 | 第58页 |
| ·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| 第58-59页 |
| ·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环境 | 第59-61页 |
| 结论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