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气发电机组与电网联合仿真系统研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| ·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 | 第9-11页 |
| ·仿真技术按照建模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| 第9-10页 |
| ·国外电厂仿真机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我国电站仿真机发展历程 | 第11页 |
| ·STAR-90 仿真支撑系统技术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机组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13-29页 |
| ·燃气轮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13-18页 |
| ·压气机动态数学模型 | 第13-15页 |
| ·燃烧室系统数学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燃气透平数学模型 | 第16-18页 |
| ·发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18-29页 |
| ·同步发电机建模 | 第18-21页 |
| ·励磁系统建模 | 第21-23页 |
| ·转子模型 | 第23-25页 |
| ·静止频率转换器(SFC) | 第25-29页 |
| 第3章 电网络的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| 第29-58页 |
| ·电网络动态计算流程图 | 第30-32页 |
| ·拓扑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·算法原理 | 第32-33页 |
| ·算法步骤 | 第33-34页 |
| ·拓扑分析与潮流计算的接口 | 第34-35页 |
| ·频率计算 | 第35-40页 |
| ·功能和范围 | 第35页 |
| ·算法原理 | 第35-40页 |
| ·潮流计算 | 第40-44页 |
| ·功能 | 第40-42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42-44页 |
| ·故障计算 | 第44-51页 |
| ·主要功能 | 第44-45页 |
| ·单重故障和两重故障的计算公式 | 第45-51页 |
| ·呈现模型 | 第51-58页 |
| ·变压器建模 | 第51-53页 |
| ·输电线建模 | 第53页 |
| ·负荷建模 | 第53-54页 |
| ·运算结果验证 | 第54-58页 |
| 第4章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技术的研究 | 第58-66页 |
| ·透平机组与电网系统互联仿真 | 第58-63页 |
| ·机组与电网仿真接口 | 第60页 |
| ·开关指令及反馈信号接口 | 第60-61页 |
| ·励磁系统信号接口 | 第61页 |
| ·电网各支路电压、电流接口 | 第61-62页 |
| ·应急发电机接口 | 第62页 |
| ·发电机调速系统 | 第62-63页 |
| ·电网侧故障设置接口 | 第63页 |
| ·整个仿真系统与电网运行控制接口 | 第63页 |
| ·互联系统功能 | 第63-66页 |
| ·SZ36-1CEP 电站“黑启动”过程模拟 | 第63-66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| ·结论 | 第66页 |
| ·展望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