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序言 | 第11-15页 |
一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 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三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一、 经济协作区成立的历史背景 | 第15-24页 |
(一) 经济协作区建立的经济基础——“一五”时期中国产业布局的调整 | 第15-20页 |
(三)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触发“协作”行动——向地方分权提出了成立经济协作区的必要性 | 第20-24页 |
二、 经济协作区的建立过程 | 第24-32页 |
(一) 划分七个经济协作区的初步构架 | 第24-26页 |
(二) 建立协作区领导机构 | 第26-29页 |
(三) 加强发展为六大中央局 | 第29-32页 |
三、 经济协作区主要活动的考察 | 第32-64页 |
(一) 基本建设方面的协作——以华东经济协作区为例 | 第32-39页 |
(二) “以钢为纲”的生产协作 | 第39-46页 |
(三) 交通运输的大协作——以华东区为例 | 第46-52页 |
(四) 文化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大协作 | 第52-57页 |
(五) 开展本区计划制订的协调 | 第57-64页 |
1、 协作区工农业生产主要指标的拟定——以华东区为例 | 第57-61页 |
2、 交通部门办工业规划——以华东区为例 | 第61-64页 |
四、 经济协作区的历史作用和当代启示 | 第64-72页 |
(一) 经济协作区的历史作用 | 第64-67页 |
1、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“中和”作用 | 第64-65页 |
2、 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的联合协调作用 | 第65-66页 |
3、 在“大跃进”运动中的助推作用 | 第66-67页 |
(二) 当代启示 | 第67-72页 |
1、 经济协作区的产业布局、经济区划可为今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鉴戒 | 第67-69页 |
2、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,可为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鉴戒 | 第69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后记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