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《楚辞补注》与《楚辞集注》成书之比较 | 第11-39页 |
第一节 洪兴祖与《楚辞补注》之成书 | 第11-21页 |
一、洪兴祖其人 | 第11-13页 |
二、《楚辞补注》其书 | 第13-19页 |
三、《楚辞补注》之成书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朱熹与《楚辞集注》之成书 | 第21-31页 |
一、朱熹其人 | 第21-25页 |
二、《楚辞集注》其书 | 第25-29页 |
三、《楚辞集注》之成书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《楚辞补注》与《楚辞集注》成书之比较 | 第31-39页 |
一、个人原因 | 第32-34页 |
二、社会原因 | 第34-36页 |
三、学术原因 | 第36-39页 |
第二章 《楚辞补注》与《楚辞集注》体式之比较 | 第39-70页 |
第一节 篇目选择之比较 | 第39-48页 |
一、洪兴祖之篇目选择 | 第39-43页 |
二、朱熹之篇目选择 | 第43-48页 |
第二节 注释体例之比较 | 第48-59页 |
一、《楚辞补注》的注释体例 | 第48-53页 |
二、《楚辞集注》的注释体例 | 第53-59页 |
第三节 屈原形象阐释之比较 | 第59-70页 |
一、洪、朱之前屈原形象阐释的主要观点 | 第60-64页 |
二、洪兴祖对屈原形象的阐释 | 第64-66页 |
三、朱熹对屈原形象的阐释 | 第66-70页 |
第三章 《楚辞补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与宋代楚辞学 | 第70-95页 |
第一节 宋代楚辞学概况 | 第70-83页 |
一、宋以前《楚辞》研究著作概况 | 第70-75页 |
二、宋代《楚辞》研究著作概况 | 第75-79页 |
三、宋代《楚辞》研究繁盛的原因探析 | 第79-83页 |
第二节 《楚辞补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与宋代楚辞学 | 第83-89页 |
一、宋代楚辞研究的特点 | 第83-85页 |
二、《楚辞补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与宋代楚辞学 | 第85-89页 |
第三节 《楚辞补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所体现的汉宋学术之差别 | 第89-95页 |
一、汉学及宋学的学术特征概述 | 第89-91页 |
二、《楚辞补注》、《楚辞集注》所体现的汉宋学术之差别 | 第91-95页 |
附录 | 第95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2页 |
后记 | 第102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