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区域规划论文--中国区域规划论文--农村乡镇规划论文

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--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区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缘起第9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  ·研究课题的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概况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概况第12-14页
   ·相关基本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传统聚落第14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态第14页
     ·传承与再造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·具体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框架第17-19页
第2章 传统聚落空间的内涵解析与价值第19-35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形成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地理分布第19页
     ·形态类型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形成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结构体系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结构体系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物质内涵解析第24-28页
     ·整体空间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公共空间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院落空间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建筑单体空间第27-28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文化内涵解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·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8页
     ·风水理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宗法制度第29页
     ·风俗礼仪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传统技艺第30-31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的价值体现第31-35页
     ·传统聚落的价值种类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价值第32-35页
第3章 传统聚落空间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再认识第35-49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的当前困境第35-39页
     ·数量减少与现状不佳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与当前居民生活矛盾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流失第38-39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传承与再造概念的再认识第39-48页
     ·理论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实践模式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·传承与再造概念的再认识——传统聚落的核心价值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传承与再造的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传承与再造内容第46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4章 传统聚落空间传承与再造的原则及策略第49-59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传承与再造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整体性原则第49页
     ·因地制宜原则第49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人性化原则第50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传承策略第50-53页
     ·相地为先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延续肌理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诗书礼乐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一脉相承第53页
   ·传统聚落空间再造策略第53-57页
     ·风貌整治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功能置换第54-55页
     ·以人为本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兼容并蓄第56-5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5章 传统聚落空间传承与再造实践——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区第59-79页
   ·整体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第59-65页
     ·造址环境风貌的传承第59-63页
     ·整体空间环境的再造第63-65页
   ·公共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第65-71页
     ·空间肌理的传承第65-69页
     ·“原型空间”的再造第69-71页
   ·院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第71-74页
     ·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——兼融第71-72页
     ·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人性化再造——适应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多样空间组合形式的再造——合理第73-74页
     ·增删建筑功能的再造——变通第74页
   ·建筑单体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第74-76页
     ·传统营造技术的传承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建筑形制的传承第75页
     ·建筑材料与色彩的传承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建筑装饰的传承第76页
     ·室内环境的再造第7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6-79页
结论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附录第87-98页
 附录一:民宿区编号及各平面图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第87-98页
 附录二:民宿区立面图及分析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寒冷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潜力评价研究
下一篇: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