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Ⅰ部分 水稻叶銷突变体yjs的表型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 | 第11-4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7页 |
·概述 | 第11页 |
·叶片的结构 | 第11-13页 |
·叶片的外部形态 | 第11-12页 |
·叶片的内部构造 | 第12-13页 |
·叶鞘的结构 | 第13-15页 |
·叶鞘的外部形态 | 第14-15页 |
·叶鞘的内部结构 | 第15页 |
·水稻叶的极性建成 | 第15-20页 |
·近远轴极性的建成 | 第17-18页 |
·叶的近-远轴发育主要由以下的通路或因子调控 | 第18-20页 |
·水稻卷叶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茎的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茎的外部形态 | 第21-22页 |
·节间的伸长及伸长机制 | 第22页 |
·图位克隆简介 | 第22-25页 |
·构建遗传作图群体 | 第22页 |
·分子标记 | 第22-24页 |
·分子图谱构建 | 第24页 |
·基因克隆 | 第24-25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页 |
·突变体材料 | 第27页 |
·定位群体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34页 |
·体视镜观察水稻叶片的卷曲 | 第27页 |
·SDS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 | 第27-29页 |
·PCR反应 | 第29-30页 |
·8%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PAGE) | 第30-31页 |
·石蜡切片的制作 | 第31-33页 |
·扫描电镜(SEM) | 第33页 |
·花粉碘染 | 第33-34页 |
·成熟胚囊育性观察 | 第34页 |
·yjs的初定位 | 第34页 |
·yjs的精细定位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7页 |
·yjs植株表型观察 | 第37-38页 |
·叶片形态观察 | 第38-39页 |
·叶片细胞学的研究 | 第39-40页 |
·剑叶叶鞘内细胞学观察 | 第40-41页 |
·株高形态及茎秆纵切细胞学观察 | 第41-43页 |
·穗型及育性差异明显 | 第43-44页 |
·遗传分析与yjs的初定位 | 第44-45页 |
·yjs的精细定位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7-49页 |
·想株型的培育需要更多的优质基因的挖掘 | 第47页 |
·yjs是一个未报道的新的基因 | 第47页 |
·yjs如何控制多个性状 | 第47-48页 |
·泡状细胞所起的作用 | 第48-49页 |
第Ⅱ部分 水稻淀粉突变体q4359的表型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 | 第49-67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49-55页 |
·引言 | 第49-55页 |
·淀粉的分类 | 第49页 |
·淀粉的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淀粉合成的过程及相关酶 | 第50-52页 |
·利用突变体定位和克隆的相关基因 | 第52-55页 |
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55-59页 |
·材料 | 第55页 |
·方法 | 第55-59页 |
·群体的构建 | 第55页 |
·种子总淀粉测定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脂肪含量的测量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57-59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59-65页 |
·q4359表型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千粒重、粒长和粒宽的测定 | 第60-61页 |
·淀粉、脂肪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61-62页 |
·温度对N22和q4359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突变体q4359的精细定位 | 第62-65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65-67页 |
·q4359是一个未报道的新基因 | 第65页 |
·淀粉、脂肪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代谢关系 | 第65-66页 |
·淀粉突变体q4359的研究对品质育种的意义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