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| ·锚固技术的起源及发展 | 第12-14页 |
| ·预应力锚固加固效果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岩土锚固设计研究及发展趋势 | 第17-18页 |
| ·锚索监测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机理及围岩受力研究 | 第22-46页 |
| ·引言 | 第22-24页 |
| ·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荷载传递机理 | 第24-32页 |
| ·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粘接应力-滑移模型 | 第24-26页 |
| ·基于凯尔文(Kelvin)问题的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应力分布弹性解 | 第26-30页 |
| ·实验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岩质条件下的算例及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岩土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Ea/E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内摩擦角Φ刘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泊松比μ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内锚固段周围岩体应力场分析 | 第34-43页 |
| ·内锚固段周围岩体应力场算法 | 第34-40页 |
| ·内锚固段周围岩体应力算例及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锚索应力特征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三章 预应力锚索应力亏损机理及锚固长期性能研究 | 第46-63页 |
| ·引言 | 第46-48页 |
| ·预应力亏损机理研究 | 第48-58页 |
| ·锚具引起的预应力亏损 | 第48-49页 |
| ·张拉系统引起预应力亏损 | 第49页 |
| ·锚墩下土体变形引起预应力亏损 | 第49-56页 |
| ·钢绞线松弛引起预应力亏损 | 第56-57页 |
| ·灌浆体徐变引起的预应力亏损 | 第57-58页 |
| ·改善预应力锚索锚固长期性能措施 | 第58-61页 |
| ·改善钢绞线松弛 | 第58-59页 |
| ·避免动荷载影响措施 | 第59-60页 |
| ·避免降雨影响措施 | 第60页 |
| ·改善灌浆体质量措施 | 第60页 |
| ·改善岩体蠕变措施 | 第60-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第四章 预应力锚索工程应用 | 第63-112页 |
| ·引言 | 第63页 |
| ·高边坡地形及地质 | 第63-64页 |
| ·左岸高边坡地形 | 第63-64页 |
| ·地质分析 | 第64页 |
| ·边坡变形机及破坏模式制分析 | 第64-89页 |
| ·高边坡变形机制分析 | 第73-88页 |
| ·破坏模式 | 第88页 |
| ·变形机制小结 | 第88-89页 |
| ·稳定分析 | 第89-97页 |
| ·边坡等级及安全控制标准 | 第89-90页 |
| ·计算参数取值研究 | 第90-94页 |
| ·水位不变时边坡稳定性及加固力分析 | 第94-95页 |
| ·水位变化时边坡稳定性及加固力分析 | 第95-96页 |
| ·边坡稳定性及加固力分析小结 | 第96-97页 |
| ·加固方案研究 | 第97-101页 |
| ·预应力锚索设计 | 第101-106页 |
| ·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原理及特点 | 第101-102页 |
| ·压力分散型锚索设计 | 第102-106页 |
| ·预应力锚索主要施工工序 | 第106-110页 |
| ·造孔 | 第108页 |
| ·锚索灌浆 | 第108页 |
| ·外锚墩施工 | 第108-109页 |
| ·张拉 | 第109-110页 |
| ·封锚 | 第110页 |
| ·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| 第五章 预应力锚索监测研究 | 第112-146页 |
| ·引言 | 第112页 |
| ·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监测项目 | 第112-113页 |
| ·监测的基本要求 | 第113-114页 |
| ·监测仪器 | 第114-120页 |
| ·磁通量传感器原理 | 第114-115页 |
| ·磁量传感器的技术特点 | 第115-116页 |
| ·磁通量传感器索力监测系统 | 第116-118页 |
| ·监测系统主要硬件 | 第118-120页 |
| ·基于光纤光栅的监测手段研究 | 第120-145页 |
| ·光纤光栅测试技术及其特点 | 第120-123页 |
| ·智能传感筋 | 第123-124页 |
| ·智能钢绞线 | 第124-1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5-14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46-148页 |
| ·结论 | 第146-147页 |
| ·展望 | 第147-1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8-155页 |
| 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55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工作 | 第155-156页 |
| 致谢 | 第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