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·引言 | 第14-16页 |
·分子筛与多孔材料 | 第16-17页 |
·介孔材料 | 第17-26页 |
·介孔材料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7-18页 |
·介孔材料的合成 | 第18-20页 |
·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| 第20-22页 |
·介孔材料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·酸碱介孔材料 | 第24-26页 |
·本课题的目的、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3页 |
·主要原料与试剂 | 第28-29页 |
·表征方法和测试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X 射线粉末衍射(XRD)表征 | 第29页 |
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表征 | 第29页 |
·NH_3程序升温脱附 (NH_3-TPD) | 第29页 |
·电镜表征 | 第29-30页 |
·比表面积和孔结构(BET) | 第30页 |
·元素分析 (EA) | 第30页 |
·热失重(DTA) | 第30页 |
·固体铝核磁(MAS NMR) | 第30页 |
·反应评价 | 第30-33页 |
·苯甲醛和氰乙酸乙酯的 Knoevenagel 缩合反应 | 第31页 |
·苯甲醛和硝基甲烷的 Henry 反应 | 第31页 |
·串联反应 deacetalization-Knoevenagel | 第31-32页 |
·串联反应 deacetalization-Henry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三维介孔结构酸碱双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| 第33-48页 |
·引言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4-36页 |
·纯硅 KIT-6 的合成 | 第34页 |
·KIT-6-NH_2的合成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硅铝比的 Al-KIT-6 的合成 | 第35页 |
·Al- KIT-6-NH_2的合成 | 第35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5页 |
·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7页 |
·催化材料结构的表征 | 第36-41页 |
·催化材料酸碱性的表征 | 第41-44页 |
·催化性能评价 | 第44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高铝含量的 Al-SBA-15-NH_2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在one-pot 反应中的催化应用 | 第48-64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1页 |
·纯硅 SBA-15 的合成 | 第49页 |
·SBA-15-NH_2的合成 | 第49-50页 |
·用 pH 调节方法合成 Al-SBA-15 | 第50页 |
·不同含铝量的 Al-SBA-15-NH_2的合成 | 第50-51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1页 |
·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3页 |
·催化材料结构的表征 | 第51-55页 |
·催化材料酸碱性的表征 | 第55-59页 |
·催化性能评价 | 第59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不同酸碱强度搭配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| 第64-74页 |
·引言 | 第64-6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5-66页 |
·纯硅 SBA-15 的合成 | 第65页 |
·Al-SBA-15 的合成 | 第65页 |
·强碱性有机硅烷的合成 | 第65页 |
·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 | 第65-66页 |
·催化反应 | 第6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·有机硅烷的表征 | 第66-67页 |
·X 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| 第67-68页 |
·氮气吸附实验 | 第68-70页 |
·元素分析 | 第70页 |
·催化性能评价 | 第70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9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