录井导向围岩模型构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组织和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| 第17-30页 |
| ·开发语言 | 第17-18页 |
| ·MFC概述 | 第18-22页 |
| ·GDI+及其坐标系统 | 第22-26页 |
| ·GDI+简介 | 第22-23页 |
| ·坐标系统 | 第23-24页 |
| ·映射模式 | 第24-26页 |
| ·测井曲线自动分层和对比技术 | 第26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录井导向围岩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| 第30-53页 |
| ·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| 第30-35页 |
| ·原有的导向模型图 | 第30-31页 |
| ·围岩模型提出 | 第31-34页 |
| ·数据来源 | 第34-35页 |
| ·系统详细设计 | 第35-39页 |
| ·围岩模型功能模块 | 第35-37页 |
| ·围岩模型类结构描述 | 第37-39页 |
| ·围岩模型构建算法 | 第39-52页 |
| ·测井曲线拐点法 | 第40-42页 |
| ·活度函数法 | 第42-43页 |
| ·极值方差法 | 第43-45页 |
| ·聚类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地层对比动态规划法 | 第48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4章 录井导向围岩模型的实现 | 第53-72页 |
| ·围岩模型的生成 | 第53-55页 |
| ·接口配置 | 第53-54页 |
| ·模块构建过程 | 第54-55页 |
| ·数据预处理 | 第55-58页 |
| ·连层的平滑处理及颜色填充 | 第58-62页 |
| ·关键算法的实现 | 第62-66页 |
| ·模块程序结构改进 | 第66-67页 |
| ·实时轨迹刷新 | 第67-70页 |
| ·系统实现效果及应用 | 第70-71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·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| 第72页 |
| ·下一步工作 | 第72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研究生履历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