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2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| 第19-32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界定 | 第19-25页 |
| ·农民 | 第19-21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特征 | 第22-25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特殊性 | 第25-27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含义 | 第25-26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殊性 | 第26-27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依据 | 第27-32页 |
| ·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27-28页 |
| 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培育的思想 | 第29-32页 |
| 第3章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32-48页 |
| 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与成效 | 第32-35页 |
| ·培育实践 | 第32-34页 |
| ·培育成效 | 第34-35页 |
| ·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5-41页 |
| ·农民综合素质堪忧 | 第35-38页 |
| ·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 | 第38-39页 |
| ·培育过程问题凸显 | 第39-41页 |
| ·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原因 | 第41-48页 |
| ·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因 | 第41-42页 |
| ·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因 | 第42-48页 |
| 第4章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8-57页 |
| ·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国家 | 第48-52页 |
| ·美国 | 第48-49页 |
| ·德国 | 第49-50页 |
| ·韩国 | 第50-52页 |
| ·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| 第52-54页 |
| ·完备的培育法制 | 第52-53页 |
| ·系统的培育体系 | 第53页 |
| ·多样的培育形式 | 第53-54页 |
| ·充沛的培育资金 | 第54页 |
| ·规范的培育标准 | 第54页 |
| ·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| 第54-57页 |
| ·重视人才缺乏现象 | 第55页 |
| ·建立长效培育机制 | 第55页 |
| ·营造良好培育环境 | 第55-56页 |
| ·吸取农民培育教训 | 第56-57页 |
| 第5章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| 第57-64页 |
| ·遵循培育原则 | 第57-58页 |
| ·实事求是的原则 | 第57页 |
| ·统筹规划的原则 | 第57-58页 |
| ·自愿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8页 |
| ·完善培育体系 | 第58-60页 |
| ·丰富培育内容 | 第58-59页 |
| ·创新培育方式 | 第59页 |
| ·加强培育监督 | 第59-60页 |
| ·优化培育环境 | 第60-62页 |
| ·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| 第60页 |
| 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| 第60-61页 |
| ·兴建农民合作组织 | 第61页 |
| ·健全培育法制法规 | 第61-62页 |
| ·拓宽培育投资渠道 | 第62页 |
| ·转变自身观念 | 第62-64页 |
| ·明确主体地位 | 第62-63页 |
| ·提升现代观念 | 第63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