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·光催化水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·光催化水还原CO_2的机理 | 第17-18页 |
·基于光催化水还原CO_2的理论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-28页 |
第二章 理论背景 | 第28-46页 |
·理论模拟的意义 | 第28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8-40页 |
·Schrodinger方程 | 第28-29页 |
·Born-Oppenheimer近似 | 第29-31页 |
·Hartree-Fock近似 | 第31-34页 |
·Hohenberg-Kohn定理 | 第34-35页 |
·Kohn-Sham方程 | 第35-36页 |
·局域密度近似 | 第36-37页 |
·广义梯度近似 | 第37-39页 |
·自洽场计算 | 第39-40页 |
·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| 第40-42页 |
·CASTEP程序介绍 | 第42-45页 |
·周期性边界条件和超胞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赝势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Zn_2GeO_4表面结构和表面态对CO_2和H_2O吸附及解离的影响 | 第46-95页 |
·CO_2在Zn_2GeO_4表面的吸附及活化:表面结构的影响及晶面依赖关系 | 第46-72页 |
·引言 | 第46-47页 |
·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 | 第47-48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48-71页 |
·Zn_2GeO_4表面的结构 | 第51-53页 |
·CO_2在完美Zn_2GeO_4表面的吸附 | 第53-60页 |
·CO_2在缺陷Zn_2GeO_4表面的吸附 | 第60-67页 |
·CO_2在缺陷Zn_2GeO_4表面的解离吸附机理 | 第67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·H_2O在Zn_2GeO_4表面的吸附及解离:表面态的影响及结构活性关系 | 第72-88页 |
·引言 | 第72-73页 |
·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 | 第73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73-87页 |
·Zn_2GeO_4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73-76页 |
·H_2O在完美Zn_2GeO_4表面的吸附 | 第76-80页 |
·H_2O在缺陷Zn_2GeO_4表面的吸附 | 第80-84页 |
·讨论 | 第84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88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第四章 Zn_2GeO_4表面助催化剂对H_2O吸附和解离的影响 | 第95-130页 |
·Zn_2GeO_4表面助催化剂RuO_2对H_2O吸附和解离的影响 | 第95-114页 |
·引言 | 第95-96页 |
·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 | 第96-98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98-114页 |
·(RuO_2)_x(x=2,3)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98-100页 |
·Zn_2GeO_4表面负载(RuO_2)_x(x=2,3)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100-107页 |
·H_2O在(RuO_2)_x/Zn_2GeO_4(x=2,3)表面的吸附 | 第107-114页 |
·小结 | 第114页 |
·Zn_2GeO_4表面助催化剂Pt对H_2O吸附和解离的影响 | 第114-124页 |
·引言 | 第114-115页 |
·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 | 第115-116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116-123页 |
·Zn_2GeO_4表面负载Pt_4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116-119页 |
·H_2O在Pt_4/Zn_2GeO_4表面的吸附 | 第119-123页 |
·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0页 |
第五章 Zn_2GeO_4(010)表面上CO_2和H_2O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| 第130-152页 |
·引言 | 第130-131页 |
·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 | 第131-1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32-148页 |
·Zn_2GeO_4(010)表面 | 第132-133页 |
·完美Zn_2GeO_4(010)表面CO_2和H_2O耦合反应的机理 | 第133-140页 |
·缺陷Zn_2GeO_4(010)表面CO_2和H_2O耦合反应的机理 | 第140-146页 |
·讨论 | 第146-1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8-1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9-152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| 第152-155页 |
·全文内容总结 | 第152-153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53-154页 |
·展望 | 第154-155页 |
致谢 | 第155-15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57-159页 |
附录 | 第159-169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