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知识产权论文--商标法论文

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

摘要第1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引言第14-16页
一、商业外观法律保护的价值第16-23页
 (一) 商业外观的基本含义第16-18页
  1. 商业外观的定义第16页
  2. 商业外观的特征第16-17页
   (1) 识别性第16页
   (2) 装饰性第16-17页
   (3) 整体性第17页
   (4) 使用性第17页
  3. 商业外观的分类第17-18页
 (二) 商业外观与其他概念的比较第18-21页
  1. 商业外观与商品商标的联系与区别第18-19页
  2. 商业外观与商标之外的商业标识的区别第19-20页
   (1) 商业外观与商号第19-20页
   (2) 商业外观与地理标志第20页
   (3) 商业外观与网站外观第20页
  3. 商业外观与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第20-21页
 (三) 明确商业外观涵义的意义第21-23页
  1. 国内发展的需要第21页
  2. 国际竞争的需要第21-23页
二、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第23-31页
 (一) 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学理分析第23-27页
  1. 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学分析第23-25页
  2. 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第25-27页
  3. 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学分析第27页
 (二) 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原则第27-31页
  1. 混淆理论第27-28页
  2. 反淡化理论第28-29页
  3. 不同理论原则的利弊分析第29-31页
三、国际上目前对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以及评析第31-41页
 (一) 商标法保护模式第31-38页
  1. 商业外观的发展历程第31-34页
  2. 美国商业外观的保护依据第34-35页
  3. 美国商业外观保护的条件第35-38页
   (1) 功能性第35-37页
   (2) 区别性(显著性)第37页
   (3) 混淆的可能性第37-38页
 (二) 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第38-39页
  1. 国际条约对商业外观的规定第38页
  2. 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的的规定第38-39页
 (三) 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第39-41页
  1. 商标法保护模式的利弊分析第39-40页
  2. 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的利弊分析第40-41页
四、我国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制度完善第41-51页
 (一) 我国商业外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现状第41-45页
  1. 著作权法对广义商业外观保护的适用第41-42页
  2. 专利法对广义商业外观保护的适用第42页
  3. 商标法对商业外观保护的适用第42-43页
  4. 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对商业外观保护的适用第43-44页
  5. 司法解释对商业外观保护的适用第44-45页
 (二) 对完善我国商业外观立法的建议第45-51页
  1. 广义商业外观与著作权法、专利权法保护的协调第45-46页
  2. 我国对商业外观立法保护模式的选择第46-47页
  3. 对商标法的完善第47-51页
   (1) 商业外观进入商标法体系的现实性第47-48页
   (2) 对商业外观定义的明确第48-49页
   (3) 商业外观获得商标法保护的条件第49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于我国内幕交易规制的法律经济学分析
下一篇:抵押权证券化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