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绣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其语言转换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的缘起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基本文献的准备 | 第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解决问题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刺绣的特征和意义 | 第15-29页 |
·当刺绣作为一种身份 | 第15-20页 |
·刺绣与缝纫 | 第15页 |
·刺绣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| 第15-18页 |
·刺绣的社会性与阶级性 | 第18-19页 |
·刺绣机器时代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当刺绣作为一种象征 | 第20-25页 |
·作为女性象征的刺绣 | 第20-22页 |
·被绣线束缚着的身体 | 第22-23页 |
·刺绣背后隐藏的欲望 | 第23-25页 |
·当刺绣作为一种治疗 | 第25-29页 |
·刺绣作为自我治疗的仪式 | 第25-26页 |
·刺绣中集体无意识的愉悦 | 第26-27页 |
·刺绣从业的女性与男性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当代刺绣的语言和表现 | 第29-55页 |
·刺绣在当代艺术中的“秀绣” | 第29-37页 |
·景观“绣”——富有创造力的破坏 | 第29-31页 |
·景观“绣”——可消费的刺绣艺术 | 第31-32页 |
·景观“绣”——视觉表象化的刺绣艺术 | 第32-34页 |
·景观“绣”——观念至上的刺绣艺术 | 第34-37页 |
·刺绣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“延伸” | 第37-46页 |
·刺绣形式的“延伸” | 第37-39页 |
·绣线的“延伸” | 第39-42页 |
·缝纫的“延伸” | 第42-44页 |
·刺绣介质的“延伸” | 第44-46页 |
·刺绣在设计中信息传达的可能性 | 第46-51页 |
·刺绣作为女性装饰的魅力 | 第46-47页 |
·刺绣作为时代符号的载体 | 第47-49页 |
·刺绣在设计中的技术炫示 | 第49-51页 |
·刺绣在设计中的语言表现的魅力 | 第51-55页 |
·形式至上原则的刺绣设计 | 第51-52页 |
·功能服从时尚的刺绣设计 | 第52-53页 |
·理念商业化的刺绣设计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当代刺绣语言的转化——我的创作与实践 | 第55-73页 |
·刺绣《道德经》 | 第55-61页 |
·以刺绣延宕“道”、“德” | 第56-58页 |
·以刺绣“模糊”真相 | 第58-60页 |
·以刺绣解读经书 | 第60-61页 |
·刺绣《金刚经》 | 第61-67页 |
·“修”与“绣”的意义 | 第62-63页 |
·白色绣线的生命内涵 | 第63-65页 |
·白色绣线与空无 | 第65-67页 |
·刺绣《山海经》 | 第67-73页 |
·象形——认知的来源 | 第67-69页 |
·缠绕——从无序到有序 | 第69-71页 |
·正反——彩色与黑白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