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6-13页 |
·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7-10页 |
·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章节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3-22页 |
·Petri网的基本原理 | 第13-16页 |
·Petri网的基本概念 | 第13-15页 |
·Petri网的基本性质 | 第15-16页 |
·Petri网的分析方法 | 第16页 |
·工作流管理的基本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工作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| 第16-19页 |
·跨组织工作流管理 | 第19-20页 |
·Agent技术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Agent的特性 | 第20页 |
·Agent的基本结构 | 第20-21页 |
·Agent的体系结构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基于用户视图的跨组织工作流的动态协同方法 | 第22-31页 |
·基于用户视图的相关定义 | 第22-23页 |
·通过虚状态实现跨组织工作流的动态协同 | 第23-31页 |
·工作流的抽象与广播 | 第24页 |
·工作流匹配与互连 | 第24-26页 |
·工作流合作与监控 | 第26-27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27-31页 |
第4章 跨组织工作流的动态集成算法 | 第31-40页 |
·跨组织工作流的动态集成算法描述 | 第31-36页 |
·工作流抽象算法描述 | 第31-33页 |
·跨组织工作流的匹配算法 | 第33-36页 |
·通过实例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| 第36-40页 |
第5章 基于Agent的跨组织工作流的动态协同框架 | 第40-46页 |
·跨组织工作流的业务过程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Agent的通用结构 | 第41-43页 |
·虚拟市场动态协同框架结构设计 | 第43-46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·本文工作回顾 | 第46-47页 |
·成果及意义 | 第47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