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--以山东省为例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-19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进展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评述第1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1-23页
第二章 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第23-29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23页
     ·耕地非农化的概念第23页
     ·经济增长的概念第23页
   ·耕地非农化概述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耕地非农化的经济学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耕地非农化的实现方式及途径第24-25页
   ·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理论第25-28页
     ·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·C-D生产函数理论第28-29页
第三章 山东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非农化第29-37页
   ·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第29-32页
   ·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历程第32-35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耕地非农化概况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区域差异第34-35页
   ·山东省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 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37-55页
   ·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构建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模型构建第38-39页
   ·模型估计结果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 ·新增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估计结果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累计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估计结果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·累计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第44-47页
   ·影响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因素分析第47-53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水平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水平第48-50页
     ·产业结构水平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消费水平第51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五章 结论与讨论第55-59页
   ·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56页
   ·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6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近十年苏南城郊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--以无锡蠡湖街道为例
下一篇:江苏省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