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概述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2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简介 | 第12-13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基础研究现状与发展 | 第13-17页 |
| ·超声微泡造影剂 | 第13-14页 |
| ·多模态超声造影剂 | 第14-15页 |
| ·靶向超声造影剂 | 第15页 |
| ·多靶点多模态超声造影剂 | 第15-16页 |
| ·载药物/基因超声造影剂 | 第16-17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的材料 | 第17-21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的包膜材料 | 第17-20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的选用的气体 | 第20-21页 |
| ·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7页 |
| ·同轴静电雾化法 | 第21-23页 |
| ·高剪切乳化法 | 第23页 |
| ·膜乳化法 | 第23-24页 |
| ·微流元件法 | 第24-27页 |
| ·微流控芯片介绍 | 第27-29页 |
| ·液滴(气泡)的生成方式 | 第29-32页 |
| ·压力诱导破碎 | 第30-31页 |
| ·毛细不稳定性 | 第31页 |
| ·开尔文-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微流道的制作及设计 | 第32-48页 |
| ·微流道的制作 | 第32-45页 |
| ·制作微流道的材料 | 第32-35页 |
| ·微流道制作方法及具体过程 | 第35-45页 |
| ·微流道的设计 | 第45-48页 |
| 第4章 微气泡的制备及研究 | 第48-59页 |
| ·微气泡的制备 | 第48-50页 |
| ·影响微气泡的形成因素的研究 | 第50-59页 |
| ·液体流量对于微气泡形成的影响 | 第50-57页 |
| ·气体压力对于微气泡形成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第5章 携带DNA的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显影效果 | 第59-63页 |
| ·携带DNA的超声造影剂的制备 | 第59-60页 |
| ·材料 | 第59页 |
| ·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·体外显影效果 | 第60-63页 |
|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3页 |
| ·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附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