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带叠加成矿作用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前言 | 第11-25页 |
| ·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 | 第12-17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主要问题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1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主要工作 | 第22-23页 |
| ·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| ·主要成果 | 第23-24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| 2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5-36页 |
| ·区域地层 | 第25-31页 |
| ·元古界 | 第26-27页 |
| ·古生界 | 第27-30页 |
| ·中生界 | 第30-31页 |
| ·新生界 | 第31页 |
| ·区域构造 | 第31-33页 |
| ·褶皱构造 | 第31页 |
| ·断裂构造 | 第31-32页 |
| ·环状断裂与辐射状断裂 | 第32-33页 |
| ·区域岩浆岩 | 第33-34页 |
| ·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4-36页 |
| 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| 第34-35页 |
| ·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5-36页 |
| 3 火山岩 | 第36-55页 |
| ·岩相学 | 第36页 |
| ·矿物学 | 第36-41页 |
| ·年代学 | 第41-45页 |
| ·锆石特征及分析结果 | 第41-42页 |
| ·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2-45页 |
| ·地球化学 | 第45-55页 |
| ·常量元素 | 第45-47页 |
| ·稀土和微量元素 | 第47-52页 |
| ·同位素 | 第52-55页 |
| 4 典型矿床 | 第55-110页 |
| ·备战铁矿 | 第56-88页 |
| ·地质学 | 第56-69页 |
| ·地球化学 | 第69-88页 |
| ·敦德铁矿 | 第88-110页 |
| ·地质学 | 第88-102页 |
| ·地球化学 | 第102-110页 |
| 5 叠加成矿作用 | 第110-135页 |
| ·区域构造-岩浆格架 | 第110-114页 |
| ·新元古代早期 | 第110-112页 |
| ·新元古代中期 | 第112-113页 |
| ·早寒武世至晚奥陶世 | 第113页 |
| ·晚奥陶世至晚石炭世 | 第113页 |
| ·石炭纪至二叠纪 | 第113-114页 |
| ·火山岩构造背景与源区性质 | 第114-120页 |
| ·成岩时代 | 第114页 |
| ·构造背景 | 第114-118页 |
| ·源区特征 | 第118-120页 |
| 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120-122页 |
| ·火山-岩浆-成矿关系 | 第122-127页 |
| ·时间空间关系 | 第122页 |
| ·地球化学关系 | 第122-127页 |
| ·成矿作用 | 第127-133页 |
| ·岩(矿)浆成矿作用 | 第127-130页 |
| ·热液成矿作用 | 第130-133页 |
| ·成矿模式 | 第133-135页 |
| 6 结论 | 第135-137页 |
| ·结论 | 第135-136页 |
| ·存在的问题 | 第136-137页 |
| 致谢 | 第137-1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39-156页 |
| 附个人简历 | 第156-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