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综述 | 第8-1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3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4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14页 |
·菌体和质粒载体 | 第14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14-18页 |
·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盒 | 第14页 |
·常用酶类 | 第14页 |
·常用生化试剂 | 第14-15页 |
·常用溶液与试剂的配制 | 第15-18页 |
·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9-36页 |
·灭菌 | 第19页 |
·拟南芥培养 | 第19-20页 |
·根长(Root length)和鲜重(Fresh weight)的测量 | 第20页 |
·拟南芥的遗传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CTAB 法提取拟南芥 DNA | 第21页 |
·热不对称交错 PCR(Tail-PCR) | 第21-23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(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)检测核酸 | 第23-24页 |
·目的条带 DNA 的回收与纯化(Kit) | 第24页 |
·目的片段与 T 载体的 T4 连接反应(10ul 连接体系) | 第24-25页 |
·E.coli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| 第25-26页 |
·质粒 DNA 提取(Kit) | 第26页 |
·RT-PCR(Reverse Ttranscription PCR) | 第26-28页 |
·QPCR(Real-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) | 第28-29页 |
·酶切目的片段和酶切载体的 T4 连接反应(20ul 连接体系) | 第29页 |
·农杆菌 GV3101 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 | 第29-30页 |
·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 | 第30页 |
·双突变体的构建 | 第30-31页 |
·PCR 引物 | 第31页 |
·叶绿素总含量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干旱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干旱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| 第33-35页 |
·灭菌方法 | 第35-3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6页 |
·拟南芥抗旱突变体 vem4-1 的分离和筛选 | 第36页 |
·vem4-1 突变体的生长和发育特征 | 第36-39页 |
·土培 vem4-1 突变体的表型 | 第36-37页 |
·Vem4-1 突变体幼苗和莲座叶片等地上部分自然条件下的表型 | 第37-38页 |
·Vem4-1 突变体在完全培养基中的的表型 | 第38-39页 |
·Vem4-1 突变体对渗透胁迫的响应 | 第39-40页 |
·甘露醇胁迫下发芽率和表型的测定 | 第39-40页 |
·VEM4 基因的克隆及模式图的构建 | 第40-45页 |
·VEM4 及其编码基因的获得 | 第40-43页 |
·VEM4 基因敲除鉴定 | 第43页 |
·VEM4 组织特异性表达 | 第43-44页 |
·自然干燥对 VEM4 基因的诱导 | 第44-45页 |
·对 ABA,NaCl,Man 的渗透表达 | 第45页 |
·Vem4-1 突变体对干旱胁迫响应 | 第45-56页 |
·干旱条件下 vem4-1 突变体的特征 | 第45-46页 |
·Vem4-1 突变体抗旱性能的机理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Vem4-1 抗旱的分子机理 | 第53-56页 |
4 讨论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
硕士期间获得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