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0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页 |
| ·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服务外包理论概述 | 第13-17页 |
| ·服务外包概念 | 第13页 |
| ·服务外包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按业务层次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按承接方的地理位置分类 | 第14页 |
| ·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| ·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理论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·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分析 | 第15页 |
| ·发展服务外包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 | 第15-17页 |
| ·优化经济和贸易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| 第16页 |
| ·培养现代化服务人才,促进大学生就业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章 无锡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动因及其现状分析 | 第17-27页 |
| ·基于政府角度 | 第17-22页 |
| ·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| 第17-20页 |
| ·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需要 | 第20-22页 |
| ·基于企业角度 | 第22-23页 |
| 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| 第22-23页 |
| ·提高本土企业的经营效率 | 第23页 |
| ·无锡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| 第23-27页 |
| ·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基本情况 | 第23-25页 |
| ·无锡服务外包发展的重点产业 | 第25-27页 |
| 第四章 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证及其比较分析 | 第27-36页 |
| ·无锡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证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企业的基本情况 | 第27-28页 |
| ·外包企业选择无锡的原因 | 第28-30页 |
| ·外包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0页 |
| ·无锡与其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比较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·市场份额比较 | 第31页 |
| ·生产要素比较 | 第31-32页 |
| ·企业规模比较 | 第32-33页 |
| ·发展模式比较 | 第33-34页 |
| ·总体比较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五章 无锡服务外包发展的 SWOT 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·优势(Strength) | 第36-38页 |
| ·政府的大力支持 | 第36页 |
| ·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 | 第36-37页 |
| ·突出的地缘优势 | 第37页 |
| ·市场潜力巨大 | 第37页 |
| ·领先的载体建设 | 第37-38页 |
| ·劣势(Weakness) | 第38-39页 |
| ·现代服务业落后 | 第38页 |
| ·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缺乏 | 第38页 |
| ·缺少有实力的外包企业 | 第38页 |
| ·通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| 第38-39页 |
| ·机会(Opportunity) | 第39页 |
| ·全球服务业转移高潮来临 | 第39页 |
| ·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“洼地效应” | 第39页 |
| ·产业结构升级要求 | 第39页 |
| ·威胁(Threat) | 第39-40页 |
| ·示范城市同质化竞争 | 第39页 |
| 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健全 | 第39-40页 |
| ·商业成本逐步增加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六章 对无锡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建议 | 第41-47页 |
| ·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| 第41-42页 |
| ·依靠制造业的优势,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 | 第41页 |
| ·保持 ITO 的发展优势,加快推进 BPO、生物医药外包等业务发展 | 第41-42页 |
| ·鼓励本土企业主辅分离,推进本土外包发展 | 第42页 |
| ·保持“对日外包”的发展优势,开拓欧美外包业务 | 第42页 |
| ·政府层面 | 第42-43页 |
| 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| 第42页 |
| ·建立完备的政策体系 | 第42-43页 |
| 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| 第43页 |
| ·企业层面 | 第43-44页 |
| ·建立合作桥梁,加大合作力度 | 第43页 |
| ·打造区域性外包龙头企业 | 第43-44页 |
| ·重视企业标准化建设 | 第44页 |
| ·人才层面 | 第44-45页 |
| ·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环境 | 第44-45页 |
| ·建立高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 | 第45页 |
| ·完善外包人才培养与就业环境 | 第45页 |
| ·结论与展望 | 第45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| 附录A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1-52页 |
| 附录B:无锡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调查问卷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