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0页 |
1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评价群体的遗传结构 | 第12页 |
·揭示物种的起源与进化 | 第12页 |
·有利于生物遗传改良或育种 | 第12-13页 |
·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| 第13页 |
2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| 第13-20页 |
·形态学多态性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染色体多态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蛋白质(同工酶)多态性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DNA多态性的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RFLP技术(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,RFLP) | 第17页 |
·RAPD技术(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,RAPD) | 第17-18页 |
·AFLP技术(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,AFLP) | 第18页 |
·DAF技术(DNA 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,DAF) | 第18-19页 |
·微卫星DNA(Microsatellite) | 第19-20页 |
·线粒体DNA(mtDNA)多态性的研究 | 第20页 |
3 mtDNA的介绍及D-loop区研究概况 | 第20-28页 |
·mtDNA的结构 | 第20-21页 |
·鱼类mtDNA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·分子较小 | 第21页 |
·编码效率高 | 第21-22页 |
·母系遗传 | 第22页 |
·核质互作 | 第22页 |
·mtDNA的同质性 | 第22页 |
·进化速度快 | 第22-23页 |
·多态性 | 第23页 |
·鱼类mtDNA多态性检测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法(RFLP) | 第23-24页 |
·直接测序法 | 第24页 |
·鱼类mtDNA多态性的应用进展 | 第24-26页 |
·在鱼类系统学中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·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 | 第25页 |
·在鱼类种间杂交渐渗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mtDNA控制区(D-loop区) | 第26-28页 |
·控制区结构 | 第26-27页 |
·鱼类mtDNAD-loop区研究概况 | 第27-28页 |
4 罗非鱼线粒体DNA的研究概况 | 第28-29页 |
5 本试验的意义与目的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罗非鱼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30-57页 |
1 前言 | 第30页 |
2 实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·材料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1页 |
3 实验步骤 | 第31-40页 |
·罗非鱼采血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本方法所用化学试剂及材料 | 第31页 |
·尾部静脉采血的具体步骤 | 第31-32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| 第32-34页 |
·本方法所用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·本方法中溶液的配置 | 第32-33页 |
·基因组DNA提取的具体步骤 | 第33页 |
·基因组DNA的检测(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) | 第33-34页 |
·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| 第34-35页 |
·所用试剂与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34页 |
·PCR反应体系 | 第34-35页 |
·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| 第35页 |
·质粒的构建 | 第35-38页 |
·所用试剂与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所用溶液的配置 | 第36页 |
·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·连接与转化 | 第37-38页 |
·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8-39页 |
·阳性克隆的鉴定 | 第3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9-40页 |
4 结果 | 第40-51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40页 |
·引物的筛选和PCR反应程序的优化 | 第40页 |
·阳性克隆的鉴定 | 第40-41页 |
·测序 | 第41页 |
·罗非鱼D-loop区部分序列结构特征 | 第41-48页 |
·序列碱基组成 | 第41-42页 |
·D-loop序列结构特征 | 第42-43页 |
·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 | 第43-47页 |
·罗非鱼线粒体DNA D-Loop区单倍型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罗非鱼群体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| 第48-50页 |
·罗非鱼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| 第50页 |
·群体间Fst与Nm值 | 第50-51页 |
5 讨论 | 第51-57页 |
·试验方法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罗非鱼D-loop序列结构特征 | 第52-53页 |
·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分化 | 第53-54页 |
·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| 第54页 |
·引种后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| 第54-57页 |
全文总结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研究目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