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水高填土路堤加宽加高边坡稳定性分析
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·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公路路堤加宽工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公路路堤加宽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置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临水老路堤的稳定性评价 | 第16-29页 |
·概述 | 第16页 |
·极限平衡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瑞典条分法 | 第17-18页 |
·毕肖普法 | 第18-19页 |
·老路堤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19-29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19-21页 |
·分析方案与材料参数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| 第22-26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26-29页 |
3 临水路堤实测分析 | 第29-39页 |
·实测目的 | 第29页 |
·道路拓宽及结合部处治方案 | 第29-30页 |
·监测内容及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垂直位移观测及方法 | 第30页 |
·侧向位移观测及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深层水平位移观测及方法 | 第31页 |
·监测点布置原则及位置 | 第31-33页 |
·布置原则 | 第31-33页 |
·位置及数量 | 第33页 |
·实测成果及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沉降实测结果及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坡脚水平位移实测结果及分析 | 第36页 |
·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及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道路工后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| 第38-39页 |
4 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因素及结合部处治稳定性研究 | 第39-56页 |
·地基条件 | 第39页 |
·加宽路堤填筑的高度 | 第39-40页 |
·软土厚度 | 第40-43页 |
·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研究 | 第43-46页 |
·结合部处治方案 | 第44页 |
·土工格栅增强路堤稳定性的机理 | 第44-46页 |
·高填土路堤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46-56页 |
·分析方案与材料参数 | 第46页 |
·一般路基处理方式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水泥搅拌桩处理方式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考虑水位变化时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53-56页 |
5 临水高填土路堤沉降分析 | 第56-63页 |
·概述 | 第56页 |
·路堤沉降计算理论 | 第56-58页 |
·基于实测数据的工后沉降预测 | 第58-63页 |
·成长模型的建立 | 第58-59页 |
·成长模型参数的估计 | 第59-60页 |
·工后沉降的预测 | 第60-6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结论 | 第63-64页 |
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7-68页 |
Abstract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