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组人胶原蛋白高效表达菌株筛选及抗氧化性活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胶原蛋白研究综述 | 第10-25页 |
·胶原蛋白简介 | 第10-18页 |
·胶原蛋白的组成和特点 | 第10页 |
·胶原蛋白的结构 | 第10-11页 |
·胶原蛋白的分类 | 第11-13页 |
·胶原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3页 |
·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胶原蛋白的纯化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胶原蛋白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·Ⅵ型胶原分子 | 第18-20页 |
·Ⅵ型胶原蛋白的功能 | 第19页 |
·Ⅵ型胶原蛋白的生理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重组胶原蛋白 | 第20页 |
·动物组织中提取胶原蛋白的局限性 | 第20页 |
·类人胶原蛋白 | 第20页 |
·胶原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| 第21-23页 |
·非融合表达载体 | 第22页 |
·融合表达载体 | 第22页 |
·带纯化标签的表达载体 | 第22-23页 |
·抗氧化性 | 第23-24页 |
·抗氧化活性的化学评价方法 | 第23页 |
·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评价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Ⅵ型人胶原蛋白的克隆 | 第25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5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25页 |
·实验溶液的配置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重组大肠杆菌感受感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大肠杆菌的转化 | 第26-27页 |
·阳性重组质粒的筛选 | 第27-28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28页 |
·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| 第28页 |
·高效表达宿主菌的筛选 | 第28-29页 |
·重组质粒不稳定性检测 | 第29页 |
·重组菌的生长曲线 | 第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 | 第29-30页 |
·重组胶原蛋白可溶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菌种的筛选结果 | 第31页 |
·菌种的稳定性检测 | 第31-32页 |
·重组菌株的生长曲线 | 第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胶原蛋白的优化与纯化 | 第34-4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主要试剂和溶液 | 第3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实验溶液的配置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-40页 |
·SDS-PAGE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对大肠杆菌表达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培养基中不同氮源对大肠杆菌表达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38-39页 |
·正交试验 | 第39页 |
·纯化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8页 |
·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·培养基中不同氮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44-46页 |
·正交试验 | 第46-48页 |
·重组胶原蛋白的纯化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重组胶原蛋白的抗氧化性研究 | 第49-5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9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49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脂质氧化抑制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羟基清除率的测定 | 第50页 |
·超氧阴离子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脂质氧化抑制率的测定 | 第51页 |
·超氧阴离子的测定 | 第51-52页 |
·羟基清除率的测定 | 第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5页 |
·讨论 | 第53页 |
·结果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-60页 |
附件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