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源物质对番茄幼苗灰霉病抗性诱导效应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前言 | 第9-21页 |
·番茄灰霉病的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分布与危害 | 第9-10页 |
·症状 | 第10页 |
·病原菌 | 第10页 |
·发生规律 | 第10-11页 |
·防治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·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概念 | 第12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性诱导因子 | 第13页 |
·非生物因子 | 第13-14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机制 | 第14-15页 |
·外源诱抗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| 第15-18页 |
·水杨酸 | 第15-16页 |
·壳聚糖 | 第16-17页 |
·亚精胺 | 第17-18页 |
·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抗灰霉病影响的研究 | 第21-23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21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外源物质诱导效果的调查 | 第22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不同生育期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外源物质最佳浓度的筛选 | 第22-23页 |
·诱导持续期的测定 | 第23页 |
·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·多酚氧化酶(PPO)的活性测定 | 第23页 |
·过氧化氢酶(CAT)的活性测定 | 第23-24页 |
·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的活性测定 | 第24页 |
·丙二醛(MDA)含量的测定 | 第24页 |
·过氧化物酶(POD)的活性测定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5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 | 第25-32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灰霉病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浓度外源物质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果 | 第28-29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种子萌发及生长性状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番茄生育期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| 第30页 |
·水杨酸诱导番茄对灰霉病抗性的持续期 | 第30-31页 |
·系统性测定试验 | 第31-32页 |
·水杨酸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机理 | 第32-35页 |
·多酚氧化酶(PPO)的活性变化 | 第32页 |
·过氧化氢酶(CAT)的活性变化 | 第32-33页 |
·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的活性变化 | 第33-34页 |
·丙二醛(MDA)含量的变化 | 第34页 |
·过氧化物酶(POD)的活性变化 | 第34-35页 |
4 结论与讨论 | 第35-39页 |
·外源物质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 | 第35-36页 |
·诱导因子浓度与植物诱导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| 第36页 |
·植物诱导抗病的迟滞性 | 第36页 |
·诱导系统抗性 | 第36-37页 |
·水杨酸诱导的抗性机制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