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的背景、意义和目的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目标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地震中各结构形式的表现及灾害分析 | 第15-30页 |
·框架结构 | 第15-19页 |
·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| 第15页 |
·框架结构灾害分析 | 第15-16页 |
·对相关规范条文的影响 | 第16-19页 |
·底层框架砌体结构 | 第19-24页 |
·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| 第19-23页 |
·底层框架砌体结构灾害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内框结构 | 第24-27页 |
·内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| 第24-26页 |
·内框架结构灾害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单边悬挑外廊式单跨多层砌体房屋 | 第27-28页 |
·石砌体房屋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·地震中表现良好的建筑物的特征 | 第29页 |
·地震中破坏严重的建筑物的特征 | 第29页 |
·对砌体结构的改进建议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地震中常见结构薄弱环节及对相关规范条文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·预制板 | 第30-32页 |
·预制板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| 第30-31页 |
·预制板相关规范条文的调整 | 第31-32页 |
·楼梯 | 第32-35页 |
·楼梯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 | 第32-33页 |
·楼梯相关规范条文的调整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地震模型分析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| 第35-56页 |
·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 | 第35-41页 |
·填充墙等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| 第35-40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40-41页 |
·楼板影响 | 第41-45页 |
·楼板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44-45页 |
·框架梁跨度和荷载过大使梁截面尺寸增大,梁端抗弯承载力增大 | 第45页 |
·梁端超配筋和钢筋实际强度超强 | 第45-47页 |
·梁端超配筋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46-47页 |
·柱轴压比限值规定偏高,柱截面尺寸偏小 | 第47-49页 |
·轴压比偏高对建筑实际抗震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49页 |
·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偏小 | 第49-50页 |
·大震下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弹性受力状态存在差异 | 第50-53页 |
·差异来源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53页 |
·梁柱可靠度的差异 | 第53-55页 |
·差异来源分 | 第53-54页 |
·结构设计建议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建筑的抗连续倒塌措施及抗震、加固措施 | 第56-67页 |
·结构抗连续倒塌措施 | 第56-60页 |
·砌体结构实用技术措施 | 第60-64页 |
·抗裂缝技术 | 第60-62页 |
·基础隔振技术 | 第62页 |
·减震缝技术 | 第62页 |
·砌体结构加固技术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