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·催化科学与纳米催化概述 | 第11-13页 |
·纳米催化的研究发展 | 第13-15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 | 第15-26页 |
·贵金属概述 | 第15-16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特性 | 第16-17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18-20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20-2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结构 | 第27-29页 |
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29-37页 |
·实验所用化学试剂药品 | 第29页 |
·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| 第29-30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30-34页 |
·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单金属纳米粒子 | 第30-31页 |
·单金属 Pt、Rh、Pd 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31-33页 |
·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·Pd@SiO_2 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34页 |
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·纳米粒子粒径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透射电镜(TEM) | 第35页 |
·高分辨透射电镜(HRTEM) | 第35页 |
·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(UV-vis) | 第35页 |
·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(HAADF) | 第35页 |
·能谱仪(EDS) | 第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单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 | 第37-49页 |
·引言 | 第37页 |
·设计正交实验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7页 |
·单金属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(UV-vis)表征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单金属纳米粒子的 TEM 表征 | 第40-43页 |
·单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度表征 | 第43-46页 |
·PVP 含量对合成单金属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双金属及包裹型纳米粒子的合成 | 第49-63页 |
·引言 | 第49-50页 |
·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50-56页 |
·同时还原法制备的 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的 UV-vis 图谱 | 第50-54页 |
·前驱体溶液浓度对 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不同 Au、Rh 摩尔比对 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不同 PVP 加入比例对 AuRh 双金属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顺序还原法制备的 Au@Rh 双金属纳米粒子 | 第56-58页 |
·同时还原法与顺序还原法的比较 | 第58-59页 |
·Pd@SiO_2纳米粒子的合成 | 第59-62页 |
·Pd 球形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59-60页 |
·不同 TEOS 体积百分比制备的 Pd@ SiO_2球形纳米粒子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