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11-23页 |
1 国内外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的分析 | 第11-14页 |
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 | 第14-16页 |
3 中医治疗方法及手段 | 第16-20页 |
4 小结 | 第20-23页 |
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| 第23-33页 |
1 资料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3页 |
·研究标准 | 第23-24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4-25页 |
·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| 第25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试验组采用二步六法 | 第25-26页 |
·对照组采用罗才贵编写的第六版《推拿学》教材中治疗方法 | 第26页 |
·疗程 | 第26页 |
·不良情况的记录及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应用的统计学方法 | 第27页 |
3 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| 第27页 |
·两组患者身高分布情况 | 第27-28页 |
·两组患者体重分布情况 | 第28页 |
·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| 第28页 |
·两组患者脉搏(一分钟跳到次数)比较 | 第28页 |
4 观察指标治疗前评分 | 第28-31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及主诉比较 | 第29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检查及体征比较 | 第29-30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功能活动比较 | 第30-31页 |
5 流行病学调查 | 第31-33页 |
第三部分 结果 | 第33-41页 |
1 观察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指标 | 第33-39页 |
·两组主要症状及主诉的治疗后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两组主要临床检查及体征的治疗后比较 | 第34-37页 |
·两组日常功能活动评分治疗后比较 | 第37-39页 |
2 两组疗效比较 | 第39-40页 |
3 结论 | 第40-41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41-45页 |
1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| 第41页 |
2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范畴及病因 | 第41页 |
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| 第41-42页 |
4 手法独特之处 | 第42-44页 |
·“松”疏经通络、调和气血 | 第42页 |
·“顺”舒筋散寒止痛、解除痉挛 | 第42-43页 |
·“动”整复错位、松解粘连、消除狭窄 | 第43-44页 |
5 不足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1-53页 |
附录 | 第53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