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縮略语表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17页 |
·低温解除百合鳞茎休眠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·低温解除百合鳞茎休眠的形态标志 | 第10-11页 |
·低温解除百合鳞茎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植物休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| 第14-17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7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7-35页 |
·植物材料及处理方法 | 第17页 |
·载体及菌种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试剂和药品 | 第18页 |
·接头和引物序列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9页 |
·百合鳞茎总RNA的提取 | 第19-20页 |
·外源RNase的去除 | 第19页 |
·RNA的提取 | 第19-20页 |
·总RNA中基因组DNA的酶解 | 第20页 |
·抑制性差减杂交 | 第20-30页 |
·第一链cDNA的合成 | 第21页 |
·第二链cDNA的合成 | 第21-23页 |
·Rsa I酶切 | 第23页 |
·接头连接 | 第23-24页 |
·接头连接效率检测 | 第24-26页 |
·第一次杂交 | 第26页 |
·第二次杂交 | 第26-27页 |
·PCR扩增 | 第27-29页 |
·差减效率的PCR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应用T/A克隆法构建差减cDNA文库 | 第30-32页 |
·连接 | 第30-31页 |
·连接产物的转化 | 第31页 |
·差减文库的构建 | 第31-32页 |
·斑点杂交筛选差减文库 | 第32-34页 |
·插入片段的扩增及转膜 | 第32页 |
·探针的标记 | 第32-33页 |
·杂交与显色 | 第33-34页 |
·测序与序列分析 | 第34-3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4页 |
·低温解除鳞茎休眠过程中顶芽的形态变化 | 第35页 |
·百合鳞茎总RNA提取质量检测 | 第35-36页 |
·链cDNA的合成 | 第36-37页 |
·酶切效率 | 第37页 |
·接头连接效率检测 | 第37-38页 |
·PCR产物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差减效率PCR分析 | 第39页 |
·差减文库构建 | 第39-40页 |
·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 | 第40页 |
·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| 第40-50页 |
·功能分类 | 第50-54页 |
·GO分类结果 | 第50-52页 |
·COG分类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KEGG分析 | 第53-54页 |
4 讨论 | 第54-62页 |
·低温解除百合鳞茎休眠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探讨 | 第54-59页 |
·糖代谢相关的基因 | 第54-55页 |
·能量代谢相关基因 | 第55页 |
·信号传导相关基因 | 第55-56页 |
·转录相关基因 | 第56页 |
·Cold-regulated gibberellin-regulated protein | 第56-57页 |
·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 | 第57页 |
·渗透调节基因 | 第57-58页 |
·LEA蛋白 | 第58页 |
·F-BOX蛋白 | 第58-59页 |
·反库中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探讨 | 第59-60页 |
·百合鳞茎总RNA的提取 | 第60页 |
·取材 | 第60-61页 |
·低温解除百合鳞茎休眠的标志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