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前言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| ·铝土矿资源概况和氧化铝生产 | 第10-11页 |
| ·铝土矿资源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氧化铝生产 | 第11页 |
| ·脱硅技术概述 | 第11-14页 |
| ·化学选矿脱硅 | 第11页 |
| ·生物选矿脱硅 | 第11-12页 |
| ·物理选矿脱硅 | 第12页 |
| ·铝土矿正浮选脱硅技术 | 第12-13页 |
| ·铝土矿反浮选脱硅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铝土矿捕收剂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浮选药剂和吸附作用模型理论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分子动力学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浮选理论计算方法进展 | 第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试剂、仪器和实验 | 第18-21页 |
| ·矿样 | 第18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单矿物浮选试验 | 第19-20页 |
| ·量子化学计算 | 第20页 |
| 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双羧基双羟肟酸化合物的合成及单矿物浮选性能 | 第21-28页 |
| ·化合物的合成 | 第21-23页 |
| ·合成路线 | 第21页 |
| ·合成步骤 | 第21-22页 |
| ·结构表征 | 第22-23页 |
| ·浮选实验 | 第23-27页 |
| ·一水硬铝石的浮选性能 | 第23-24页 |
| ·高岭石的浮选性能 | 第24-26页 |
| ·伊利石的浮选性能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四章 双羧基双羟肟酸化合物的量子化学计算 | 第28-38页 |
| ·引言 | 第28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28页 |
| ·分子稳定构型 | 第28-34页 |
| ·键长 | 第29-30页 |
| ·键角 | 第30-32页 |
| ·二面角 | 第32-34页 |
| ·活性位点 | 第34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五章 双羧基双羟肟酸化合物与矿物作用的分子力学模拟 | 第38-56页 |
| ·引言 | 第38页 |
| ·计算方法和MD模型构建 | 第38-41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38页 |
| ·构建模型 | 第38-41页 |
| ·计算平衡判断 | 第41-44页 |
| ·一水硬铝石表面吸附的动力学模型和讨论 | 第44-49页 |
| ·浮选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结合能和形变能 | 第44-45页 |
| ·超分子体系的相关联函数 | 第45-49页 |
| ·高岭石表面吸附的动力学模型和讨论 | 第49-53页 |
| ·浮选剂在高岭石表面的结合能和形变能 | 第49-50页 |
| ·超分子体系的相关联函数 | 第50-53页 |
| ·浮选剂在伊利石表面的结合能和形变能 | 第53-54页 |
| ·BHOM与矿石晶面吸附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附录A | 第64-65页 |
| 附录B | 第65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