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引言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诱导轮研究的发展现状 | 第8-11页 |
·诱导轮空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诱导轮空化实验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诱导轮空化系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抑制诱导轮空化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 诱导轮的设计及空化理论 | 第13-26页 |
·引言 | 第13-14页 |
·诱导轮的空化性能确定 | 第14-15页 |
·诱导轮扬程确定 | 第15-16页 |
·关键几何参数设计 | 第16-19页 |
·叶片数Z_i | 第16页 |
·进口流量系数φ_(ind)和叶尖直径D_t | 第16-17页 |
·进口冲角α_(ind)和叶片安装角β_(ind) | 第17页 |
·叶栅绸度τ和叶片节距t | 第17-18页 |
·前缘包角θ_1和叶尖包角θ_2 | 第18-19页 |
·叶尖间隙△t与叶片厚度δ | 第19页 |
·空化流动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基本方程组 | 第19-20页 |
·空泡动力学方程 | 第20-21页 |
·四种类型的空化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RNG k-ε湍流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k-w SST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水力机械产生空化的类型 | 第24页 |
·诱导轮空化的形式及现象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诱导轮内部空化流动定常计算 | 第26-47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计算模型及网格生成 | 第26-28页 |
·计算方法及求解策略 | 第28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28-29页 |
·进出口边界 | 第28页 |
·近壁面区域的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定常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29-45页 |
·诱导轮入口复杂三维流动情况 | 第30页 |
·诱导轮不同表面压力分布 | 第30-32页 |
·诱导轮空化状态随进口压力变化情况 | 第32-33页 |
·诱导轮吸力面和压力面流线分布 | 第33-35页 |
·诱导轮表面相对速度矢量图 | 第35-36页 |
·不同流量和叶尖间隙△y条件下叶片上的蒸汽相体积份额 | 第36-37页 |
·叶尖泄漏回流涡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工况下,叶片进口前缘子午面速度分布 | 第38-40页 |
·不同工况下,叶片出口前缘子午面速度分布 | 第40-42页 |
·不同工况下,叶片出口速度矩分布 | 第42-43页 |
·改变进口压力,空化性能曲线分布 | 第43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4 诱导轮内部流动非定常数值计算 | 第47-55页 |
·引言 | 第47页 |
·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| 第47页 |
·诱导轮入口压力脉动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诱导轮出口压力脉动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诱导轮进口外壳改形后的全流道数值计算 | 第55-63页 |
·引言 | 第55页 |
·诱导轮外壳形状的改变 | 第55-56页 |
·诱导轮外壳形状的改变对单叶片压力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诱导轮外壳形状的改变对单叶片速度环量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·诱导轮外壳形状改变后叶片蒸汽相份额的改变情况 | 第59-60页 |
·诱导轮回流涡大小的比较 | 第60-61页 |
·诱导轮空化曲线图的比较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总结和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总结 | 第63-64页 |
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附录: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