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苦草根状茎酶促褐变机理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8-14页 |
| ·刺苦草概况及研究进展 | 第8-10页 |
| ·苦草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| ·苦草属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| 第9页 |
| ·苦草属植物生态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| 第10页 |
| ·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| ·多酚氧化酶 | 第10-11页 |
| ·酚类物质 | 第11-12页 |
| ·氧气 | 第12页 |
| ·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| ·物理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化学方法 | 第13页 |
| ·生物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2 引言 | 第14-15页 |
| ·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4页 |
| 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3 材料与方法 | 第15-19页 |
| ·试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 | 第15-1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15页 |
| ·试剂 | 第15页 |
| ·主要试验仪器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的基本成分 | 第16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采后部分褐变相关成分变化 | 第16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褐变底物的初步鉴定 | 第16-17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 PPO 的分离纯化 | 第17-18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 PPO 的特性 | 第18-19页 |
| 4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32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基本成分 | 第19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采后部分褐变相关成分变化 | 第19-23页 |
| ·褐变度变化 | 第19页 |
| ·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| 第19-20页 |
| ·Vc 含量的变化 | 第20页 |
| ·总酚含量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| ·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| 第21-22页 |
| ·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| 第22页 |
| ·褐变度与总酚、还原糖、Vc 相关性 | 第22-23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褐变底物的初步鉴定 | 第23-25页 |
| ·薄层层析鉴定 | 第23-24页 |
| ·紫外吸收光谱鉴定 | 第24-25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 PPO 的分离纯化 | 第25-28页 |
| ·刺苦草根状茎 PPO 的特性 | 第28-32页 |
| ·pH 对 PPO 活性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温度对 PPO 活性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PPO 的热稳定性 | 第29页 |
| ·底物专一性和 Km、Vmax 值的测定 | 第29-31页 |
| ·抑制剂对 PPO 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5 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6 主要结论 | 第33-3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| 致谢 | 第38-3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39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