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3页 |
1 引言 | 第13-29页 |
·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(CMS) | 第13-15页 |
·光温敏核不育系(PTMS) | 第15-16页 |
·核雄性不育系 | 第16页 |
·化学杂交剂的研究与利用 | 第16-22页 |
·国际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·几种常用CHA 的比较 | 第18-22页 |
·Genesis | 第19-20页 |
·SC2053 | 第20页 |
·BAU-9403 | 第20-22页 |
·化学杂交剂杀雄机理的研究 | 第22-27页 |
·CHA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| 第22-25页 |
·花药壁 | 第23-24页 |
·细胞器 | 第24页 |
·维管束 | 第24-25页 |
·CHA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内源激素 | 第25-26页 |
·物质代谢 | 第26-27页 |
·小麦化杀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问题 | 第27-28页 |
·CHA 杂种小麦的应用前景 | 第28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28-2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4页 |
·试验材料及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9页 |
·取样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30-34页 |
·茎、穗轴维管束结构观测 | 第30-31页 |
·旗叶淀粉粒电镜观测 | 第31页 |
·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1页 |
·淀粉含量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蔗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2页 |
·酶活性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SPS 酶活性测定 | 第32页 |
·SS 酶活性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SSS 和GBSS 活性测定 | 第33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3-3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8页 |
·BAU-9403 处理小麦茎、穗轴维管束结构比较 | 第34-37页 |
·BAU-9403 诱导小麦叶片淀粉粒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BAU-9403 对小麦旗叶同化物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蔗糖含量 | 第38-39页 |
·可溶性糖含量 | 第39页 |
·淀粉含量 | 第39-40页 |
·BAU-9403 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BAU-9403 对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蔗糖含量 | 第41-42页 |
·可溶性糖含量 | 第42页 |
·淀粉含量 | 第42-43页 |
·淀粉积累量 | 第43页 |
·淀粉积累速率 | 第43-44页 |
·BAU-9403 对旗叶SPS 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BAU-9403 对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SS 酶活性 | 第45页 |
·SSS 和 GBSS 酶活性 | 第45-46页 |
·不同小麦基因型对 BAU-9403 反应的差异 | 第46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50页 |
·BAU-9403 对输导组织的效应 | 第48页 |
·BAU-9403 对叶片光合同化物的积累效应 | 第48-49页 |
·BAU-9403 对籽粒淀粉合成的降低效应 | 第49页 |
·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BAU-9403 的敏感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5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