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1 绪论 | 第14-21页 |
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6-19页 |
·巷道各种形式的变形与控制 | 第16-18页 |
·软岩巷道支护工程实践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2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非对称变形特点 | 第21-28页 |
·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机制 | 第21-23页 |
·应力扩容型的变形力学机制 | 第21-23页 |
·结构变形型的变形力学机制 | 第23页 |
·岩性弱结构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失稳机理 | 第23-26页 |
·岩性弱结构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| 第23-25页 |
·巷道围岩弱结构失稳机理 | 第25-26页 |
·深部复杂岩层巷道非对称变形特点 | 第26-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巷道非对称破坏过程数值模拟及变形机制分析 | 第28-53页 |
·FLAC~(3D)软件概述 | 第28-33页 |
·FLAC~(3D)程序简介 | 第28页 |
·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的数学模型概述 | 第28-32页 |
·FLAC~(3D)的计算操作过程 | 第32-33页 |
·计算条件 | 第33-38页 |
·估算法确定地应力 | 第33-36页 |
·岩石及支护材料力学参数 | 第36-38页 |
·桃园矿Ⅱ4轨道巷对称支护下非对称变形模拟 | 第38-49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38-41页 |
·原始地应力状态模拟 | 第41-42页 |
·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 | 第42-49页 |
·非对称变形机理的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岩体结构的非对称性 | 第49-50页 |
·高应力软岩扩容型变形力学机制 | 第50页 |
·巷道弱结构夹层剪切滑移变形机制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4 非对称变形耦合控制对策及效果的模拟计算 | 第53-66页 |
·耦合支护基本理论 | 第53-57页 |
·软岩巷道工程关键部位 | 第53-55页 |
·关键点耦合支护的特点 | 第55-57页 |
·桃园矿Ⅱ4轨道大巷关键部位耦合控制对策 | 第57-58页 |
·效果模拟分析 | 第58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耦合控制工程应用 | 第66-78页 |
·工程概况及原支护方案 | 第66-70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66-67页 |
·巷道支护现状 | 第67-69页 |
·巷道破坏情况 | 第69-70页 |
·围岩松动圈测试结果分析 | 第70-73页 |
·关键部位耦合控制设计 | 第73-75页 |
·现场监测与效果评价 | 第75-77页 |
·监测目的 | 第75页 |
·监测内容 | 第75页 |
·监测点现场布置 | 第75-76页 |
·监测结果及效果评价 | 第76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