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史论文

亚当·斯密美德论探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 引言第9-14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2-14页
2 亚当·斯密美德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第14-20页
   ·产生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·理论来源第15-20页
     ·沙甫慈伯利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弗朗西斯·哈奇森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大卫·休谟第18-20页
3 亚当·斯密美德论的基础第20-28页
   ·同情第20-26页
     ·同情的产生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同情产生的条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同情的作用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影响同情的因素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同情与美德之间的关系第25-26页
   ·“利己”与“利他”的统一第26-28页
4 亚当·斯密美德论的内容第28-37页
   ·基本德目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·谨慎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仁慈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正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自制第32-34页
   ·良心的作用第34-37页
5 亚当·斯密美德论的评价第37-46页
   ·美德论的理论意义第37-40页
     ·丰富了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为功利主义提供思想资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富有人道主义价值第39-40页
   ·美德论的现实意义第40-43页
     ·维护社会底线道德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丰富人的道德情感第41页
     ·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人格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促进社会制度的公正第42-43页
   ·美德论的局限性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具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抽象的人性论基础第44-46页
6 结论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80后”婚恋观的伦理分析
下一篇:先秦儒家之“义”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