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蓄冷技术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蓄冷技术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蓄冷技术的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蓄冷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| 第14页 |
·相变蓄冷介质研究 | 第14-18页 |
·相变蓄冷介质的分类 | 第14-17页 |
·相变蓄冷介质选择条件 | 第17页 |
·相变蓄冷介质应用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纳米流体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| 第19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9-21页 |
2 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的基础理论 | 第21-29页 |
·纳米流体体系的基本作用力 | 第21-23页 |
·范德瓦尔斯力 | 第21-22页 |
·粒子间的静电斥力 | 第22页 |
·布朗力 | 第22页 |
·浮升力 | 第22-23页 |
·相间阻力 | 第23页 |
·纳米流体稳定机理 | 第23-25页 |
·DLVO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稳定机理 | 第24-25页 |
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 | 第25-26页 |
·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·表面活性剂分散作用的原因 | 第26页 |
·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重力沉降法 | 第27页 |
·粒度观测法 | 第27页 |
·Zeta电位法 | 第27页 |
·分光光度计法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3 纳米相变蓄冷介质实验研究 | 第29-54页 |
·有机相变蓄冷介质的研究 | 第29-35页 |
·筛选有机相变蓄冷介质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·步冷曲线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5页 |
·纳米相变蓄冷介质制备方法 | 第35-38页 |
·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 | 第35页 |
·纳米流体的分散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| 第37-38页 |
·分散剂种类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38页 |
·实验数据与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纳米TiO_2浓度 | 第39-48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39-42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42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8页 |
·分散剂浓度、超声时间、超声温度的确定 | 第48-53页 |
·超声时间对纳米TiO_2分散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分散剂浓度对纳米TiO_2分散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超声温度对纳米TiO_2分散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正交试验法优化纳米蓄冷介质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| 第54-63页 |
·概述 | 第54-56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56-59页 |
·数据结果统计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验证实验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5 纳米相变蓄冷介质相变潜热与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| 第63-73页 |
·纳米相变蓄冷介质相变潜热的测量 | 第63-67页 |
·DSC基本原理 | 第63-6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64-65页 |
·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纳米相变蓄冷介质导热系数的测量 | 第67-71页 |
·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| 第67-69页 |
·测试原理 | 第69-70页 |
·纳米相变蓄冷介质导热系数测试 | 第70-71页 |
·纳米相变蓄冷介质强化导热机理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