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--工业设计论文--产品设计论文

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一章、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·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4-29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产品研发与快速响应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协同设计和并行工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工作流管理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知识管理第25-29页
   ·课题来源与论文内容第29-31页
     ·论文工作基础第29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和思路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论文章节安排第30-31页
第二章、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研究第31-55页
   ·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战略规划第31-41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产品设计特征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战略研究第33-37页
     ·产品设计协作模式第37-41页
   ·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第41-45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的管理框架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框架的展开及其多视图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·基于SOA 的原型系统设计第45-54页
     ·应用系统构建需求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第47-49页
     ·FWPDS 中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基于虚拟原型的柔性工作流调度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·FWPDS 的实施和运行第51-54页
   ·小结第54-55页
第三章、变结构PETRI 网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第55-97页
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任务规划和分解第55-69页
  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的目标和任务规划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任务的分层分解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基于DSM 的设计任务分解算法研究第58-66页
     ·应用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·基于PETRI网的产品协同设计过程建模第69-81页
     ·过程建模的内涵和目标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过程建模技术和方法综述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基于Petri 网的过程建模技术第71-76页
     ·协同产品设计的Petri 建模第76-81页
   ·变结构PETRI网的柔性过程建模分析第81-96页
     ·变结构Petri 网的引入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变结构Petri 网柔性过程建模第84-87页
     ·基于变结构Petri 网的产品设计动态变更算法设计第87-90页
     ·应用分析和有效性验证第90-94页
     ·柔性建模进一步分析第94-96页
   ·小结第96-97页
第四章、基于任务委派的多型号项目资源调度和管理第97-118页
   ·多型号项目的组合管理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组合管理的基本模式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门径管理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门径管理中入口控制的评价和测量第101-103页
   ·资源动态调度和管理第103-113页
     ·集成资源管理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动态资源调度的设计第105-110页
     ·动态资源调度的启发式算法第110-113页
   ·多型号项目控制和过程优化第113-117页
     ·基于工作流的多型号项目协同控制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协同控制下的项目管理流程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多型号项目设计活动的优化分析第115-117页
   ·小结第117-118页
第五章、基于环境感知的产品设计知识检索第118-145页
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体系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与知识管理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中知识管理体系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产品协同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第120-121页
   ·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第121-129页
     ·本体知识表达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设计知识的本体描述第122-127页
     ·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语义模型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语义模型的Protégé实现第128-129页
   ·基于环境感知的设计知识需求分析第129-133页
     ·知识需求和知识语境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知识需求表达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基于环境感知的知识需求生成算法设计第131-133页
   ·设计知识检索研究第133-144页
     ·知识检索和推送机制设计第133页
     ·基于案例推理(CBR)的设计知识检索研究第133-137页
     ·知识检索算法的进一步改进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·应用分析第141-144页
   ·小结第144-145页
第六章、总结与展望第145-147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145-146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46-147页
参考文献第147-164页
致谢第164-165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5-167页

论文共1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甘蓝型油菜高油酸分子标记辅助育种
下一篇:利用陆海杂交BC1F1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及定位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的QT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