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研究

摘要第1-3页
 ABSTRACT第3-7页
引言第7-9页
第一章 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第9-23页
 第一节 信用卡的概念第9-12页
  一、信用卡的刑法内涵第9-11页
  二、信用卡的运作方式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透支的概念第12-13页
  一、透支的概念第12-13页
  二、透支的分类第13页
 第三节 恶意透支的界定第13-23页
  一、恶意透支的法理界定第13-18页
  二、恶意透支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第18-23页
第二章 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特征分析第23-43页
 第一节 “持卡人”的理解第23-30页
  一、对“持卡人”的不同理解——“持卡人”是否包括“非法持卡人”第23-25页
  二、对“持卡人”资格合法性的理解——骗领信用卡能否成为“合法持卡人”第25-28页
  三、对单位能否成为恶意透支持卡人的理解第28-30页
 第二节 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理解与认定第30-33页
  一、对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理解第30页
  二、对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的认定第30-33页
 第三节 “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”的理解与认定第33-36页
  一、“超过规定限额”的理解与认定第33-35页
  二、“超过规定期限”的理解和认定第35-36页
 第四节 “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 个月仍不归还”的理解与认定第36-43页
  一、“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 个月仍不归还”是否必要条件之探析第36-38页
  二、“催收”的理解和认定第38-42页
  三、“仍不归还”的理解和认定第42-43页
第三章 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第43-49页
 第一节 数额的认定第43-47页
  一、数额较大的认定第43-44页
  二、数额的计算第44-46页
  三、恶意透支数额与其他信用卡诈骗行为数额的累计或折算第46-47页
 第二节 免责事由第47-49页
  一、法定免罚条款第47-48页
  二、银行催讨不当可否为免责事由第48-49页
第四章 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完善第49-59页
 第一节 “超过规定限额”的必要性问题第49-51页
 第二节 增设单位犯罪主体问题第51-54页
  一、将单位纳入到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主体第51-52页
  二、现行刑法下对单位实施恶意透支型信用该卡诈骗犯罪的处理第52-54页
 第三节 罪名独立问题第54-59页
  一、国际上恶意透支犯罪立法模式概述第54-56页
  二、我国恶意透支犯罪罪名独立可行性分析第56-58页
  三、具体立法建议——设立滥用信用卡罪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-66页
附录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
下一篇:建筑物不明抛坠物侵权责任探究--以中美侵权法比较为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