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一、课题的提出 | 第9-14页 |
(一) 课题提出的原因 | 第9-11页 |
1. 新时代召唤合作型人才 | 第9页 |
2.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| 第9-10页 |
3. 学生需要主体性发展 | 第10页 |
4. 生物课堂教学现状需要改观 | 第10-11页 |
(二)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| 第11页 |
2.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| 第11页 |
3.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4.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| 第12页 |
(三)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| 第12-14页 |
二、课题理论基础分析 | 第14-19页 |
(一) 合作学习的内涵 | 第14页 |
1. 约翰逊定义 | 第14页 |
2. 杰克布斯定义 | 第14页 |
3. 王坦定义 | 第14页 |
(二)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| 第14-16页 |
1. 积极互赖 | 第15页 |
2.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| 第15页 |
3. 个人责任 | 第15页 |
4. 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| 第15页 |
5. 小组自评(或称为小组自加工) | 第15-16页 |
(三) 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 | 第16-17页 |
1. 教育学理论支撑 | 第16页 |
2. 心理学理论支撑 | 第16-17页 |
(四) 合作学习的历史与发展 | 第17-19页 |
1. 国外合作学习的历史与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 国内合作学习的历史与发展 | 第18-19页 |
三、课题的实验研究 | 第19-34页 |
(一)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 | 第19-29页 |
1. 课前准备阶段 | 第19-23页 |
2. 课内探究 | 第23-29页 |
3. 课后延伸 | 第29页 |
(二) 实验研究的具体实施 | 第29-31页 |
1. 确定实验对象 | 第29-30页 |
2. 确定实验变量 | 第30页 |
3. 变量的控制 | 第30页 |
4. 合作学习小组的设计 | 第30-31页 |
5. 前测、后测成绩的取得和结果统计 | 第31页 |
(三) 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| 第31-34页 |
1. 学生的学业成绩(平均分、优秀率、及格率) 提高 | 第31-32页 |
2. 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 | 第32-34页 |
四、课题研究的总结 | 第34-37页 |
(一) 经验总结 | 第34-36页 |
1.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,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氛围 | 第34页 |
2. 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,扮演多种角色 | 第34-35页 |
3.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,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| 第35-36页 |
4. 处理好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| 第36页 |
(二) 存在的疑惑 | 第36-37页 |
注释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