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1 导论 | 第13-32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7-30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7-23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23-30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1页 |
·创新和不足 | 第31-32页 |
·可能创新点 | 第31-32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32页 |
2 减贫和发展理论基础 | 第32-51页 |
·贫困定义与类型 | 第32-36页 |
·贫困的内涵 | 第32-34页 |
·贫困的测量 | 第34-35页 |
·贫困的类型 | 第35-36页 |
·减贫理论的新成果:益贫式增长 | 第36-43页 |
·益贫式增长内涵和理论基础 | 第36-39页 |
·益贫增长的测量 | 第39-42页 |
·益贫增长的政策主张 | 第42-43页 |
·关于国家贫困的发展理论 | 第43-47页 |
·国家贫困的成因 | 第43-45页 |
·国家贫困的缓解 | 第45-47页 |
·国家消除贫困的新发展理论:新结构主义 | 第47-51页 |
·新结构主义理论要点 | 第48页 |
·新结构主义理论起点 | 第48-49页 |
·新结构主义政策主张与减贫影响 | 第49-51页 |
3 不同发展阶段减贫的一般分析 | 第51-67页 |
·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| 第51-54页 |
·总量分析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结构分析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综合分析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本文采用收入划分法 | 第54页 |
·低收入阶段的减贫 | 第54-60页 |
·主要特征:物质匮乏,国家整体穷 | 第54-57页 |
·战略选择:加快经济增长 | 第57-58页 |
·政策组合 | 第58-60页 |
·中等收入阶段的减贫 | 第60-64页 |
·中等偏下收入阶段主要特征 | 第60-61页 |
·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主要特征 | 第61-62页 |
·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战略选择:不平衡增长战略 | 第62-63页 |
·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战略选择:边增长边分配 | 第63页 |
·政策组合 | 第63-64页 |
·高收入阶段的减贫 | 第64-67页 |
·主要特征: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 | 第65-66页 |
·战略选择:完善社会政策,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| 第66页 |
·政策组合 | 第66-67页 |
4 中国不同阶段农村减贫回顾和政策评价 | 第67-80页 |
·中国发展阶段的新划分 | 第68-69页 |
·世界银行收入分组 | 第68页 |
·中国在收入组中的变动 | 第68-69页 |
·各阶段减贫回顾 | 第69-73页 |
·低收入阶段的农村减贫 | 第69-71页 |
·中等偏下收入阶段的农村减贫 | 第71-72页 |
·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农村减贫 | 第72-73页 |
·各阶段减贫政策综述 | 第73-77页 |
·惠及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政策 | 第73-75页 |
·惠及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政策 | 第75-76页 |
·指向农村贫困人口的的减贫政策 | 第76-77页 |
·减贫政策评价 | 第77-80页 |
·重视政策结合 | 第77-78页 |
·体现动态调整 | 第78-79页 |
·政策的局限性 | 第79-80页 |
5 国际社会减贫经验和启示 | 第80-98页 |
·高收入国家美国的减贫 | 第81-86页 |
·贫困状况 | 第81-83页 |
·贫困特征 | 第83-84页 |
·减贫行动 | 第84-86页 |
·中等收入国家哥伦比亚的减贫 | 第86-89页 |
·贫困状况 | 第86页 |
·减贫战略 | 第86-88页 |
·家庭行动项目 | 第88-89页 |
·中等收入国家马来西亚的减贫 | 第89-92页 |
·贫困状况 | 第89-90页 |
·减贫历程 | 第90-92页 |
·减贫政策 | 第92页 |
·中等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减贫 | 第92-96页 |
·贫困概况 | 第92-94页 |
·减贫历程 | 第94-95页 |
·减贫政策概要 | 第95-96页 |
·有益启示 | 第96-98页 |
·以政府为主导,构建多方参与的贫困治理结构 | 第96-97页 |
·以减贫为要务,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 | 第97页 |
·以国情为基点,选择因地制宜的减贫模式 | 第97页 |
·以绩效为目标,建立减贫信息系统和监测体系 | 第97-98页 |
·以法制为保障,重视和加快减贫立法 | 第98页 |
6 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面临的挑战 | 第98-124页 |
·现阶段中国减贫发展的新特征 | 第98-112页 |
·经济特征 | 第98-108页 |
·社会特征 | 第108-109页 |
·贫困特征 | 第109-112页 |
·现阶段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| 第112-116页 |
·经济结构不合理 | 第112页 |
·环境资源压力大 | 第112-113页 |
·收入分配不公平 | 第113页 |
·地区发展不平衡 | 第113-114页 |
·人力资本开发滞后 | 第114-115页 |
·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| 第115-116页 |
·现阶段中国减贫面临的挑战 | 第116-124页 |
·新标准下的扶贫对象明显增多 | 第116-117页 |
·新形势下的主要战场基础薄弱 | 第117-118页 |
·新目标下的重点任务繁重艰巨 | 第118-122页 |
·新战略下的扶贫机制亟待完善 | 第122-124页 |
7 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的发展战略 | 第124-133页 |
·可持续发展与减贫 | 第124-127页 |
·战略内涵:可持续 | 第124-125页 |
·目标取向:物质资本生产 | 第125-126页 |
·实现路径:转变生产方式 | 第126-127页 |
·减贫机理:造利于人 | 第127页 |
·创新发展与减贫 | 第127-130页 |
·战略内涵:自主创新 | 第127-128页 |
·目标取向:人力资本生产 | 第128-129页 |
·实现路径:开发人力资源 | 第129页 |
·减贫机理:启智于人 | 第129-130页 |
·包容发展与减贫 | 第130-133页 |
·战略内涵:社会包容 | 第130页 |
·目标取向:社会资本生产 | 第130-132页 |
·实现路径:促进社会公正 | 第132-133页 |
·减贫机理:赋权于人 | 第133页 |
8 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的政策选择 | 第133-151页 |
·完善促进减贫的财政税收宏观政策 | 第133-137页 |
·优化财政税收政策的基本方向 | 第133-134页 |
·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134-135页 |
·健全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 | 第135-136页 |
·选择性改革调整益贫税收政策 | 第136-137页 |
·完善促进减贫的金融政策 | 第137-140页 |
·优化金融扶贫政策的基本方向 | 第137-138页 |
·创新机制减少贫困地区有限金融资源外流 | 第138-139页 |
·强化贫困地区草根金融主体建设 | 第139-140页 |
·构建贫困地区新型金融体系 | 第140页 |
·完善促进减贫的人力资源政策 | 第140-143页 |
·优化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方向 | 第140-142页 |
·增加供给益贫的教育政策 | 第142页 |
·增加供给益贫的科技政策 | 第142-143页 |
·增加供给益贫的卫生政策 | 第143页 |
·增加供给益贫的就业政策 | 第143页 |
·完善促进减贫的社会政策 | 第143-146页 |
·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方向 | 第143-144页 |
·调适社会结构提高社会包容度 | 第144-145页 |
·构建贫困地区社会安全网 | 第145页 |
·改善社会服务和管理机制 | 第145-146页 |
·完善专项扶贫政策 | 第146-151页 |
·坚持三大战略优化专项扶贫政策基本方向 | 第146页 |
·遵循三个原则提高减贫绩效 | 第146-147页 |
·积累三大资本增强自我减贫能力 | 第147-148页 |
·区分三个层次实施有针对性减贫行动 | 第148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59页 |
科研成果 | 第159-160页 |
致谢 | 第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