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目录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5页 |
第一节 课题背景 | 第6-11页 |
一、ForCES及ForCES技术 | 第6-8页 |
二、IP组播技术 | 第8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一、ForCES及ForCES路由器 | 第11-12页 |
二、PIM-SM协议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及主要贡献 | 第14页 |
第五节 本文组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PIM-SM工作原理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PIM-SM概述 | 第15-18页 |
一、基本概念 | 第15-16页 |
二、消息类型 | 第16-17页 |
三、树信息库状态及组播路由表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PIM-SM的三个阶段 | 第18-22页 |
一、共享树的建立 | 第18-20页 |
二、注册停止 | 第20-21页 |
三、最短路径树的建立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PIM-SM基本机制 | 第22-27页 |
一、动态自举机制 | 第22-24页 |
二、加入/剪枝机制 | 第24页 |
三、源注册机制 | 第24-25页 |
四、最短路径树切换 | 第25页 |
五、PIM-SM声明机制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FORCES路由器中PIM-SM实现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| 第27-34页 |
第一节 PIM-SM协议在FORCES路由器中功能的分割 | 第27-30页 |
一、PIM-SM协议功能在CE、FE中分割的总原则 | 第27-28页 |
二、PIM-SM协议功能分割详细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基于FORCES事件机制的PIM-SM特殊状态维护 | 第30-34页 |
一、KAT及SPTbit处理事件的产生 | 第30-33页 |
二、RPF检测失败时引起的声明事件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PIM-SM LFB及通用组播转发LFB的研究 | 第34-42页 |
第一节 FORCES模型中的FE及LFB模型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PIM-SM LFB的研究 | 第35-39页 |
一、总体定义 | 第35-36页 |
二、通用数据类型 | 第36-37页 |
三、输入输出帧格式 | 第37-38页 |
四、Metadata | 第38页 |
五、PIM-SM LFB类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通用组播转发LFB的研究 | 第39-42页 |
一、总体定义 | 第39-40页 |
二、通用数据类型 | 第40页 |
三、输入输出帧格式 | 第40-41页 |
四、Metadata | 第41页 |
五、通用组播转发LFB类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PIM-SM子系统设计实现方案 | 第42-61页 |
第一节 总体设计 | 第42-49页 |
一、需求概述 | 第42页 |
二、运行环境 | 第42页 |
三、系统体系结构 | 第42-46页 |
四、体系结构概述 | 第46-49页 |
第二节 模块及接口设计 | 第49-61页 |
一、PIM-SM转发微块 | 第49-51页 |
二、PIM-SM核模块 | 第51-55页 |
三、PIM-SM LFB管理接口模块 | 第55-56页 |
四、PIM-SM控制模块 | 第56-59页 |
五、PIM-SM协议模块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测试与验证 | 第61-71页 |
第一节 LFB加载及配置有效性测试 | 第61-65页 |
一、测试硬件环境 | 第61-62页 |
二、PIM-SM LFB及通用组播转发LFB的加载 | 第62页 |
三、PIM-SM LFB及通用组播转发LFB的配置 | 第62-65页 |
第二节 FORCES路由器PIM-SM协议有效性测试 | 第65-71页 |
一、网络环境搭建 | 第66页 |
二、测试内容及结果 | 第66-71页 |
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71-73页 |
第一节 论文总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二节 下一步工作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本文作者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