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主式地面车辆关键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| ·引言 | 第14页 |
| ·分布式人工智能 | 第14-17页 |
| ·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·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的特征与基本问题 | 第16-17页 |
| ·多AGENT系统概述 | 第17-18页 |
| ·自主式地面车辆研究概况 | 第18-23页 |
| ·自主式地面车辆关键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| 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| ·多AGENT系统技术对自主式地面车辆发展的意义 | 第23-25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25-27页 |
| 第2章 AGENT与多AGENT系统 | 第27-41页 |
| ·AGENT理论基础 | 第27-30页 |
| ·Agent的概念和特征 | 第27-28页 |
| ·Agent的种类 | 第28-30页 |
| ·BDI意识模型 | 第30-35页 |
| ·语法定义 | 第31-32页 |
| ·信念属性(Belief) | 第32-33页 |
| ·愿望属性(Desire) | 第33-34页 |
| ·意图属性(Intention) | 第34-35页 |
| ·多AGENT系统原理 | 第35-36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研究内容 | 第36-39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的体系结构 | 第36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的协调、协作与协商 | 第36-37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的通信机制 | 第37-38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的学习 | 第38-39页 |
| ·多AGENT系统的前景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3章 基于多AGENT的自主式地面车辆体系结构 | 第41-57页 |
| ·分层递阶式体系结构 | 第41-43页 |
| ·结构框架 | 第41-42页 |
| ·主要功能 | 第42-43页 |
| ·包容式体系结构 | 第43-45页 |
| ·结构框架 | 第43-44页 |
| ·主要功能 | 第44-45页 |
| ·分布式多AGENT体系结构 | 第45-46页 |
| ·基于多AGENT的ALV体系结构 | 第46-55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46-47页 |
| ·ALV意识属性维护模型 | 第47-50页 |
| ·ALV体系结构设计 | 第50-55页 |
| ·多AGENT体系结构功能评价准则 | 第55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4章 全局路径规划AGENT | 第57-77页 |
| ·基于地图的全局路径规划 | 第57-58页 |
| ·AGENT学习方法 | 第58-65页 |
| ·机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| 第58-59页 |
| ·监督学习 | 第59-61页 |
| ·无监督学习 | 第61-63页 |
| ·强化学习 | 第63-65页 |
| ·改进递阶强化学习 | 第65-68页 |
| ·递阶强化学习拓扑结构 | 第65-67页 |
| ·递阶强化学习策略优化的改进 | 第67-68页 |
| ·基于强化学习的全局路径规划AGENT | 第68-72页 |
| ·APP系统结构 | 第68-69页 |
| ·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| 第69-71页 |
| ·强化学习和预报模块设计 | 第71-72页 |
| ·全局路径规划AGENT仿真实验 | 第72-76页 |
| ·仿真方案设计 | 第72-73页 |
| ·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73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第5章 局部路径规划AGENT | 第77-95页 |
| ·局部路径规划相关算法 | 第77-80页 |
| ·栅格法 | 第77-78页 |
| ·势场法 | 第78-80页 |
| ·基于滚动窗口的局部路径规划AGENT | 第80-91页 |
| ·滚动窗口算法设计 | 第80-82页 |
| ·基于滚动窗口的势场栅格法 | 第82-91页 |
| ·ALV导航控制算法 | 第91-9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| 第6章 基于可组态的人机交互AGENT | 第95-110页 |
| ·组态软件概况 | 第95-96页 |
| ·人机交互AGENT开发环境设计 | 第96-99页 |
| ·图形组态总体设计 | 第96-98页 |
| ·数据组态总体设计 | 第98-99页 |
| ·人机交互AGENT运行环境设计 | 第99-102页 |
| ·人机交互AGENT数据库设计 | 第102-109页 |
| ·组态数据库的设计开发 | 第102-106页 |
| ·历史数据库的设计开发 | 第106-10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110-113页 |
| 致谢 | 第113-11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4-12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23-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