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合制冷剂HFC-161/227ea的理论与实验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·自然环境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工程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替代HCFC-22型混合制冷剂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国外对替代HCFC-22型混合制冷剂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对替代HCFC-22型混合制冷剂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对开发新型混合制冷剂的思考 | 第17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新型混合制冷剂组元的确定 | 第20-27页 |
| ·理想制冷剂 | 第20-23页 |
| ·热力学和传输学性质 | 第20-21页 |
| ·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| 第21-22页 |
| ·其它物理化学性能 | 第22页 |
| ·经济性 | 第22-23页 |
| ·基础组元HFC-161的确定 | 第23-24页 |
| ·第二组元HFC-227ea的引入 | 第24-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新型混合制冷剂组成的确定 | 第27-41页 |
| ·热力学理论基础 | 第27-29页 |
| ·计算中采用的状态方程 | 第27-29页 |
| ·计算中采用的混合法则 | 第29页 |
| ·循环热力性能计算模型 | 第29-34页 |
| ·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定义 | 第30-31页 |
| ·过热度和过冷度的定义 | 第31页 |
| ·计算简化条件 | 第31-33页 |
| ·循环计算流程 | 第33-34页 |
| ·混合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能 | 第34-36页 |
| ·温度滑移 | 第34-35页 |
| ·汽化潜热 | 第35页 |
| ·饱和压力 | 第35-36页 |
| ·混合制冷剂的热力学循环性能 | 第36-39页 |
| ·排气温度 | 第36-37页 |
| ·耗功、容积制冷量和质量制冷量 | 第37-38页 |
| ·压缩机压比 | 第38页 |
| ·性能系数 | 第38-39页 |
| ·新工质组成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四章 HFC-161/227ea的替代实验研究 | 第41-55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41-42页 |
| ·实验样品 | 第42页 |
| ·实验装置研究 | 第42-46页 |
| ·实验制冷系统 | 第42-43页 |
| ·实验测试系统 | 第43-45页 |
| ·电气控制系统 | 第45-46页 |
| ·实验工况及实验方法 | 第46-50页 |
| ·实验工况及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工况及实验方法 | 第47-50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4页 |
| ·压缩机排气温度 | 第50-51页 |
| ·耗功和制冷量 | 第51-52页 |
| ·高压侧压力和压缩机压比 | 第52-53页 |
| ·性能系数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55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及专利情况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