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3页 |
·伺服驱动控制概述 | 第6-8页 |
·交流伺服领域相关理论 | 第8-10页 |
·交流伺服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交流伺服系统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·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相关原理 | 第13-30页 |
·永磁同步电机简介 | 第13-14页 |
·矢量控制原理 | 第14-21页 |
·矢量控制原理的提出 | 第14-16页 |
·坐标变换 | 第16-18页 |
·标么值系统 | 第18-19页 |
·转子磁链定向控制 | 第19-21页 |
·矢量控制策略 | 第21-23页 |
·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基本方式 | 第23-25页 |
·电流型矢量控制 | 第23-24页 |
·电压型矢量控制 | 第24-25页 |
·空间矢量 PWM控制(SVPWM) | 第25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| 第30-42页 |
·软件仿真工具介绍 | 第30-31页 |
·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1-35页 |
·仿真模型总体构架 | 第31-32页 |
·各模块具体结构 | 第32-35页 |
·系统性能仿真 | 第35-41页 |
·空载特性仿真 | 第35-36页 |
·带负载运行特性仿真 | 第36-41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智能 PID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中的应用 | 第42-59页 |
·引言 | 第42-43页 |
·PID控制器 | 第43-47页 |
·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43-44页 |
·数字PID控制器 | 第44-45页 |
·PI控制算法的改进 | 第45-46页 |
·PID控制的智能化发展 | 第46-47页 |
·神经网络理论 | 第47-50页 |
·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| 第47-49页 |
·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| 第49-50页 |
·神经网络理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| 第50页 |
·单神经元自适应 PI控制器 | 第50-58页 |
·典型的单神经元 PI控制器 | 第51-53页 |
·增益自调节的单神经元 PI控制器 | 第53-55页 |
·单神经元 PI控制器性能仿真 | 第55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案 | 第59-77页 |
·引言 | 第59-60页 |
·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60-65页 |
·TMS320LF2407a DSP简介 | 第60-61页 |
·逆变器模块 | 第61页 |
·信号检测模块 | 第61-64页 |
·保护电路 | 第64-65页 |
·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5-71页 |
·DSP指令系统 | 第65页 |
·DSP软件开发环境 | 第65-66页 |
·输入信号数字化 | 第66页 |
·SVPWM相关问题 | 第66-68页 |
·转速数字检测 | 第68-69页 |
·软件滤波技术 | 第69页 |
·系统程序流程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系统实验 | 第71-76页 |
·速度环实验 | 第71-73页 |
·位置环实验 | 第73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