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有机物转化率的垃圾填埋气产量预测模型及其验证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2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-17页 |
| ·填埋在垃圾处理技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| 第10-12页 |
| ·填埋气体的组成和危害 | 第12-14页 |
| ·填埋气的回收利用前景 | 第14-17页 |
| ·国内外填埋气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概述 | 第17-2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| ·课题的提出 | 第23-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 | 第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2 生活垃圾填埋产气及产气量预测模型 | 第26-40页 |
| ·垃圾厌氧降解的基本原理 | 第26页 |
| ·垃圾填埋降解的阶段划分 | 第26-29页 |
| ·初始调整阶段 | 第27-28页 |
| ·过渡阶段 | 第28页 |
| ·酸化阶段 | 第28页 |
| ·甲烷发酵阶段 | 第28-29页 |
| ·成熟阶段 | 第29页 |
| ·垃圾填埋产CH_4 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1页 |
| ·填埋垃圾的特性 | 第29-30页 |
| ·微生物因素 | 第30页 |
| ·环境因素 | 第30-31页 |
| ·填埋气产量预测模型介绍 | 第31-39页 |
| ·IPCC 缺省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·化学计量式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·COD 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·可生物降解模型 | 第35-37页 |
| ·FOD 模型(IPCC) | 第37页 |
| ·一阶模型(TNO) | 第37-38页 |
| ·LandGEM 模型 | 第38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3 有机物转化率填埋气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| 第40-50页 |
| ·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| 第40-41页 |
| ·模型方法的确定 | 第40页 |
| ·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和推导过程 | 第41-43页 |
| ·模型的比较与讨论 | 第43-44页 |
| ·模型的优点 | 第43-44页 |
| ·模型尚需改进的地方 | 第44页 |
| ·模型的修正和完善 | 第44-48页 |
| ·模型参数η的修正 | 第44-46页 |
| ·修正后的模型预测方法 | 第46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4 填埋产气模拟实验及模型验证 | 第50-7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| ·实验装置、物料和实验环境控制 | 第50-53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物料 | 第51-53页 |
| ·实验环境 | 第53页 |
| ·采样分析和分析方法、设备 | 第53-54页 |
| ·分析项目及样品的制备、保存 | 第53-54页 |
| ·分析方法和分析设备 | 第54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4-63页 |
| ·填埋柱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4-56页 |
| ·渗滤液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| ·渗滤液pH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7-58页 |
| ·渗滤液VFA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8-59页 |
| ·渗滤液COD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9页 |
| ·填埋产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| 第59-61页 |
| ·累积填埋气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1页 |
| ·填埋气体成分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1-63页 |
| ·有机物转化率填埋气产量预测模型的验证分析 | 第63-74页 |
| ·填埋产甲烷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3-65页 |
| ·垃圾挥发性固体含量Xt 的变化 | 第65-67页 |
| ·修正后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产甲烷量的验证分析 | 第67-70页 |
| ·模型参数Xt 的模拟表达式 | 第70-73页 |
| ·模型应用的前景展望 | 第73-74页 |
| 5 结论和建议 | 第74-76页 |
| ·结论 | 第74-75页 |
| ·建议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| 附录 | 第84-85页 |
| 独创性声明 | 第85页 |
|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