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市东郊梯级水库群水量调度及信息系统研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·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2-24页 |
·水库调度 | 第12-18页 |
·GIS及在水资源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| 第18-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6-38页 |
·自然地理条件 | 第26-29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6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26-27页 |
·气象与水文 | 第27-29页 |
·土壤与植被 | 第29页 |
·地质概况 | 第29-32页 |
·地层岩性 | 第29-30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30-31页 |
·新构造运动 | 第31-32页 |
·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| 第32页 |
·秦岭山地 | 第32页 |
·黄土台源 | 第32页 |
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2-34页 |
·含水层及含水岩组 | 第32-33页 |
·地下水补给、径流、排泄条件、动态 | 第33-34页 |
·区内水质情况 | 第34-35页 |
·地表水水质 | 第34页 |
·地下水水质 | 第34-35页 |
·水库简介 | 第35-38页 |
·水库运行基本情况 | 第35-36页 |
·水库特征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水资源现状 | 第38-46页 |
·水资源量 | 第38-42页 |
·鹿塬、杨家沟和红旗水库 | 第38-40页 |
·岱峪水库 | 第40-42页 |
·水面蒸发 | 第42-43页 |
·地表水及地下水开发现状 | 第43页 |
·地下水均衡 | 第43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水库调度 | 第46-61页 |
·零方案 | 第46页 |
·方案一 | 第46-51页 |
·调度的原则和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农业灌溉用水量 | 第48-49页 |
·水库渗漏和蒸发量 | 第49页 |
·调度成果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61页 |
第五章 西安市东郊梯级水库群水量调度信息系统研制 | 第61-78页 |
·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构想 | 第61-62页 |
·系统模块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系统功能设计 | 第62页 |
·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| 第62-66页 |
·数据分类及编码 | 第62-63页 |
·数据库建立的技术路线 | 第63页 |
·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| 第63-65页 |
·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| 第65页 |
·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接 | 第65-66页 |
·地理信息系统界面设计与功能 | 第66-77页 |
·地图的主题与显示 | 第67-69页 |
·属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地理信息的查询 | 第70-73页 |
·地理信息的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统计图表 | 第74-75页 |
·专题地图的编制和输出 | 第75页 |
·程序段 | 第75-76页 |
·系统安全性设计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水库群优化调度 | 第78-95页 |
·优化调度原则 | 第78页 |
·水库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| 第78-81页 |
·概述 | 第78-79页 |
·优化调度目标函数的建立 | 第79-81页 |
·供水量最大模型求解 | 第81-85页 |
·动态规划法 | 第81页 |
·动态规划法原理 | 第81-82页 |
·动态规划法算法 | 第82-83页 |
·求解结果 | 第83-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95页 |
结论和建议 | 第95-98页 |
结论 | 第95-96页 |
建议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04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