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气再循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致谢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3-15页 |
| ·EGR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机理 | 第15-18页 |
| ·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 | 第15-16页 |
| ·EGR系统降低NO_x排放的机理 | 第16-17页 |
| ·EGR率的计算公式 | 第17-18页 |
| ·EGR与同类相关技术的比较 | 第18页 |
| ·国内外EGR技术的相关研究动态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内容与目的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柴油机EGR系统的控制形式 | 第21-30页 |
| ·增压柴油机实现EGR控制的难点 | 第21-22页 |
| ·国内外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方案的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·使用与涡轮增压器一体的EGR系统 | 第22页 |
| ·采用进气节流阀结构的EGR系统 | 第22-23页 |
| ·废气与空气混合后同时增压的EGR系统 | 第23页 |
| ·带有文丘里混合器的EGR系统 | 第23-24页 |
| ·EGR废气流动路线的选取 | 第24-25页 |
| ·EGR冷却系统的种类和选取 | 第25-27页 |
| ·冷却器选择的要求 | 第26页 |
| ·冷却系统的选取 | 第26-27页 |
| ·EGR控制形式的选择 | 第27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EGR阀的结构设计与进排气管的优化 | 第30-40页 |
| ·系统构思与实现 | 第30页 |
| ·EGR阀的具体设计过程 | 第30-33页 |
| ·EGR阀主流孔直径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| ·EGR阀升程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·EGR阀的压力控制及结构方式 | 第33-34页 |
| ·进气管结构参数的优化 | 第34-37页 |
| ·进气支管长度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·进气腔容积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排气管直径优化 | 第37页 |
| ·脉冲转换器喉口收缩比的优化 | 第37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EGR系统的电控设计 | 第40-53页 |
| ·系统构思 | 第40页 |
| ·微处理器的设计 | 第40-44页 |
| ·微处理器芯片的选择 | 第40-42页 |
| ·外围电路 | 第42-43页 |
| ·2764程序存储器 | 第43-44页 |
| ·ULN2003驱动器 | 第44页 |
| ·信号的采集与电源电路 | 第44-46页 |
| ·油门踏板位置信号的采集 | 第44-45页 |
| ·霍尔元件传感器 | 第45-46页 |
| ·电源电路的设计 | 第46页 |
| ·系统控制电路图 | 第46-47页 |
| ·执行机构的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·系统软件设计 | 第48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五章 EGR系统的试验验证 | 第53-62页 |
| ·试验目的和要求 | 第53-55页 |
| ·柴油机排放测试方法 | 第55-59页 |
| ·稳态工况下EGR率的测试 | 第59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六章 EGR对柴油机的影响及模拟计算 | 第62-71页 |
| ·EGR率对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影响 | 第62-66页 |
| ·中低转速工况(2450r/min) | 第62-64页 |
| ·中高速工况(3600r/min) | 第64-66页 |
| ·总结 | 第66页 |
| ·最佳EGR率效果脉谱图的确定 | 第66-67页 |
| ·EGR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模拟计算 | 第67-70页 |
| ·MATLAB/SIMULINK的简介 | 第67-68页 |
| ·EGR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| 第68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