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研究--以滦河流域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30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8页 |
·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我国水土保持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建立水土保持补偿的必要性 | 第14-16页 |
·建立水土保持补偿的可行性 | 第16-18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基本内涵 | 第18-21页 |
·生态补偿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的含义 | 第19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与生态补偿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·国内外进展 | 第21-28页 |
·生态补偿进展 | 第21-26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进展 | 第26-27页 |
·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2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与补偿基本理论 | 第30-47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理论 | 第30-32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基本内涵 | 第30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分类 | 第30-32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 | 第32-37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价值概念 | 第32-33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实现途径 | 第33-35页 |
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理论 | 第37-43页 |
·资源有偿使用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外部性理论 | 第38-41页 |
·公共物品理论 | 第41-42页 |
·稀缺性理论 | 第42-43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框架 | 第43-47页 |
·补偿主体 | 第43-44页 |
·补偿客体 | 第44页 |
·补偿标准 | 第44-45页 |
·补偿途径 | 第45-47页 |
3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模拟 | 第47-93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47-58页 |
·水文模型概述 | 第47页 |
·分布式水文模型概述 | 第47-48页 |
·SWAT 模型概述 | 第48-58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58-70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58-62页 |
·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模型输入 | 第64页 |
·参数率定 | 第64-67页 |
·模型检验 | 第67-70页 |
·模型应用 | 第70-91页 |
·情景设置 | 第70-7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3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4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成本-效益评估 | 第93-103页 |
·基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提供方的成本核算 | 第93-95页 |
·边际机会成本法 | 第93页 |
·市场价值法 | 第93-94页 |
·核算结果 | 第94-95页 |
·基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受益方的效益评估 | 第95-96页 |
·基于特定受益方—潘家口水库的成本-效益评估 | 第96-100页 |
·潘家口水库效益评估 | 第96-99页 |
·潘家口水库分摊成本核算 | 第99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3页 |
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| 第103-112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博弈分析 | 第103-107页 |
·博弈论基本原理 | 第103页 |
·纳什均衡理论 | 第103-104页 |
·帕累托改进理论 | 第104-105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博弈模型 | 第105-107页 |
·基于效益分摊的水土保持补偿标准模型建立 | 第107-110页 |
·补偿计算模型 | 第107页 |
·分摊系数确定 | 第107-108页 |
·水土保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 | 第108-11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0-11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12-11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12-114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14页 |
·展望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1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21-12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22-123页 |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123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