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26页 |
·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2-23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研究进展 | 第12-19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与内涵 | 第13-14页 |
·物种濒危机制 | 第14-15页 |
·珍稀濒危物种研究的成果 | 第15-19页 |
·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护研究 | 第19-22页 |
·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| 第19-20页 |
·群落的分布规律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本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2 北京山地自然概况 | 第26-30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6页 |
·地质地貌 | 第26-27页 |
·土壤 | 第27页 |
·气候 | 第27-28页 |
·水文 | 第28页 |
·植被 | 第28-30页 |
3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| 第30-34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·调查地点确定与样地设置 | 第32-34页 |
4 珍稀濒危植物所分布的群落特征研究 | 第34-5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植被分类和排序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植被分类单位和命名 | 第35页 |
·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1页 |
·群落分类与排序 | 第36-44页 |
·群落分类 | 第36-43页 |
·DCA 排序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群系植物多样性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不同群系的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比较 | 第44-47页 |
·不同群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 | 第47-49页 |
·主要群丛结构特征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4页 |
5 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规律研究 | 第54-7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71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随地形因子的分布规律研究 | 第55-60页 |
·北京珍稀濒危植物随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 | 第55-57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沿着坡向变化 | 第57-58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沿着不同坡度的变化 | 第58-60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在不同群系中分布规律研究 | 第60-65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在主要的群系中分布 | 第60-62页 |
·珍稀濒危植物在不同群系中分布的相似性分析 | 第62页 |
·同一物种在不同群系中分布研究 | 第62-64页 |
·同一个群系中不同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研究 | 第64-65页 |
·在不同群丛中的分布概况研究 | 第65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4页 |
6 珍稀濒危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分析 | 第74-82页 |
·研究地区概况 | 第74-7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75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植物种间关联 | 第75-76页 |
·植物种间联结系数AC(Asscociation Coefficient) | 第7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6-79页 |
·核桃楸种群结构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核桃楸种群调查 | 第76页 |
·核桃楸种群不同演替层次间的数量变化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物种种间关联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核桃楸与群落中其它乔木优势种或共建种的种间关联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主林层中核桃楸与其它乔木种在不同演替层间的种间联结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演替层中的核桃楸与其他物种在不同演替层间的种间联结分析 | 第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2页 |
7 森林植被中珍稀濒危草本植物生态位 | 第82-9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82-83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82页 |
·计算公式 | 第82-8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3-87页 |
·北京珍稀濒危草本植物重要值特征 | 第83-84页 |
·北京珍稀濒危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| 第84-86页 |
·野大豆生态位宽度 | 第85页 |
·大花杓兰生态位宽度 | 第85-86页 |
·珍稀濒危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 | 第86-87页 |
·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| 第86页 |
·生态位重叠分析 | 第86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90页 |
8 北京山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序确定 | 第90-10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0-92页 |
·数据库的建立 | 第90-91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91-9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92-99页 |
·北京山区不同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| 第92-95页 |
·基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区域优先性确定 | 第95-97页 |
·保护区的优先保护序的确定 | 第97-98页 |
·保护区的优先保护和建议 | 第98-99页 |
·小结 | 第99-102页 |
9 主要结论、创新及研究展望 | 第102-10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02-105页 |
·论文创新 | 第105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05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8页 |
附图:北京山地珍稀濒危植物群落、珍稀濒危植物 | 第118-12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22-124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24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