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新诗论文

自由诗理念变迁研究(1917-1937)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导言第9-16页
 一第9-11页
 二第11-12页
 三第12-15页
 四第15-16页
第一章:被开拓的“新诗”第16-41页
 第一节:被译介的“自由诗”第16-24页
  一、含混的“自由诗”定义第16-22页
  二、被“创造”的新“诗体”第22-24页
 第二节:“白话诗”和自由诗第24-41页
  一、“白话诗”的提倡第24-31页
  二、“白话诗”与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歌第31-36页
  三、郭沫若与自由诗第36-41页
第二章:寻找诗美的“新”范式第41-61页
 第一节:一群寻找新“体制”的求索者第41-50页
  一、“重造新韵”和“增多诗体”第41-43页
  二、“‘诗’与‘歌’的分途”第43-47页
  三、“有节奏的自由诗”第47-50页
 第二节:格律诗派的启示第50-61页
  一、刘梦苇:“新诗形式运动的总先锋”第50-54页
  二、格律诗派的理论创见第54-56页
  三、格律诗派的理论盲点第56-61页
第三章:《现代》场域中的自由诗第61-84页
 第一节:《现代》诗中的“新风气”第61-70页
  一、《现代》对自由诗的推崇第61-63页
  二、编者和读者的“塑造”第63-66页
  三、“晦涩”与新的诗艺追求第66-70页
 第二节:戴望舒的转变及其意义第70-84页
  一、早期:对“传统”的回望第70-72页
  二、转型期:在“表现”和“隐藏”之间写作第72-78页
  三、西方象征主义的“中国化”第78-84页
第四章:“自由”与“诗”的协商第84-105页
 第一节:“新诗应该是自由诗”第84-91页
  一、废名的“新诗”理论第84-88页
  二、对自由诗形式的思考第88-91页
 第二节:在磋商中寻求新美学第91-105页
  一、自由诗和韵律诗的探讨第91-95页
  二、朱光潜与罗念生对“节奏”的切磋第95-97页
  三、自由诗:向丰富的语言敞开第97-105页
结语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风能资源特征的风电机组优化选型方法研究
下一篇:糖尿病患者瞳孔自主神经的对光反射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