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制度研究--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导论 村民自治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| 第10-26页 |
一、村民自治制度的涵义 | 第10-13页 |
(一) 村民自治制度实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| 第10-12页 |
(二) 村民自治制度的涵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村民自治制度的兴起和发展 | 第13-19页 |
(一) 村民自治制度的缘起 | 第13-15页 |
(二)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8页 |
(三) 河南省舞钢市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| 第18-19页 |
三、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| 第19-21页 |
(一) 村民自治的主体 | 第19页 |
(二) 村民自治的范围 | 第19-20页 |
(三) 村民自治的内容 | 第20页 |
(四) 村民自治的形式 | 第20-21页 |
(五) 村民自治的目的 | 第21页 |
四、村民自治制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(一) 提供经济保障 | 第21页 |
(二) 提供政治保障 | 第21-22页 |
(三) 提供文化保障 | 第22页 |
(四) 提供社会保障 | 第22-23页 |
五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| 第23-26页 |
(一)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| 第23页 |
(二)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三) 加强与完善村民自治的迫切性 | 第24-26页 |
第一章 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| 第26-39页 |
一、民主选举的必要性 | 第26-27页 |
(一)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 | 第26-27页 |
(二) 社会稳定的需要 | 第27页 |
二、民主选举模式选择 | 第27-33页 |
(一) 直接民主选举模式的优劣 | 第28-29页 |
(二) 间接民主选举模式的优劣 | 第29-31页 |
(三) 最佳民主选举模式探索 | 第31-32页 |
(四) 完善村民选举的法律法规 | 第32-33页 |
三、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 | 第33-36页 |
(一) 贿选现象 | 第34页 |
(二) “三宗”的干扰 | 第34-35页 |
(三) 农民流动性对民主选举的弱化 | 第35-36页 |
(四) 乡镇政府的干预 | 第36页 |
四、民主选举程序的优化 | 第36-39页 |
(一) 候选人条件的设定 | 第37页 |
(二) 候选人资格的确立 | 第37页 |
(三) 候选人名单的确定 | 第37页 |
(四) 正式候选人的竞选 | 第37-38页 |
(五) 选举人数和场地的规范化 | 第38-39页 |
第二章 优化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| 第39-46页 |
一、民主决策的意义 | 第39-40页 |
(一) 促进基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| 第39-40页 |
(二) 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| 第40页 |
(三) 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| 第40页 |
二、村级民主决策的法制化进程 | 第40-41页 |
(一) 村级民主决策法制化的初现 | 第40页 |
(二) 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形成 | 第40-41页 |
(三) 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持续发展 | 第41页 |
三、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1-44页 |
(一) 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(二) 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四、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| 第44-46页 |
(一) 完善农村各组织职权关系 | 第44页 |
(二) 完善村民会议的议事规则 | 第44-45页 |
(三) 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| 第45页 |
(四) 建立民主决策信息反馈制度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与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| 第46-54页 |
一、实行村务公开与村级民主管理的意义 | 第46-48页 |
(一) 民主管理与先进文化的发展 | 第47页 |
(二) 民主管理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| 第47-48页 |
(三) 民主管理与深化农村改革 | 第48页 |
(四) 民主管理与提高干群管理素质 | 第48页 |
二、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现状及原因 | 第48-52页 |
(一) 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现状 | 第48-51页 |
(二) 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| 第51-52页 |
三、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措施 | 第52-54页 |
(一)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| 第52页 |
(二) 加强农村自组织建设 | 第52页 |
(三) 加强农村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 | 第52-53页 |
(四) 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制度 | 第54-61页 |
一、村级民主监督的意义 | 第54-55页 |
(一) 保障村民利益 | 第54页 |
(二) 提高村民自治效率 | 第54-55页 |
(三) 遏制村干部滥用权力 | 第55页 |
(四) 拓宽村民政治参与渠道 | 第55页 |
(五) 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| 第55页 |
二、村级民主监督的现状及原因 | 第55-59页 |
(一) 村级民主监督的现状 | 第55-58页 |
(二) 村级民主监督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| 第58-59页 |
三、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 | 第59-61页 |
(一) 增强民主监督组织的合法性 | 第59页 |
(二) 畅通信息渠道 | 第59-60页 |
(三) 提高村民监督的积极性 | 第60页 |
(四) 提高村民的监督能力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优化村民自治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| 第61-66页 |
一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| 第61-63页 |
(一) 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 | 第61-62页 |
(二) 加强农村团组织的建设 | 第62页 |
(三) 加强农村村委会的建设 | 第62页 |
(四) 加强农村自组织的建设 | 第62-63页 |
二、消除农村各势力对基层民主的消极影响 | 第63-64页 |
(一) 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 | 第63-64页 |
(二) 合理分工各势力团体权力 | 第64页 |
(三) 积极诱导各势力团体代表合法参与 | 第64页 |
三、合理处理村民自治与乡镇基层政权的关系 | 第64-66页 |
(一) 基层政权的权力分工 | 第64-65页 |
(二) 村委会的权力分工 | 第65页 |
(三) 村党组织的权力分工 | 第65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后记 | 第72页 |